為了活化本能,可以將飲食習慣改成早餐少吃、晚餐慢慢享受,過著感到飢餓的生活;但是,也有人提倡相反的方法。也就是早上吃得飽、晚上吃得少,藉此讓自己整天都有充足的力量活動。不過這個方法,多半會使身體與精神的活動變得遲鈍。
% D$ O% p3 }8 c) c ]! D/ r2 i
* [, |* {7 P8 L' a2 w) Etvb now,tvbnow,bttvb因為一般而言,人類活動最旺盛的時段是上午與下午,若此時大吃大喝,人體大半的功能就會分配給消化行為,使腦部的活動與運作變遲鈍。姑且不論發育期的孩子,成年人在活動時段,最好簡單帶過一餐,休息時間再輕鬆進食,從本能來說也比較合理。如果將飲食習慣從以早餐為主,改成以晚餐為主,剛開始的2、3個禮拜或許會覺得飢餓難耐。就像我當初減肥時一樣,如果活動時段所攝取的卡路里減少,隨時會有飢餓感纏身。
4 f; o; K# r% O9 k不過,食慾與消化功能的習慣性,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厲害,最慢2~3個月,就會習慣飢餓的感覺。習慣之後,身心會感到相當輕鬆,體會極度活化的感受。原本沉睡的健康本能,也會在身體各處甦醒,令人感到十分舒暢。換句話說,要實行充滿飢餓感的生活,重點是不急於在短期看到成效。6 g+ Q u% N P- Y& K) t3 }' h
另外,如果從營養層面來說,其實,現代人攝取過量的蛋白質。蛋白質與脂肪並列「兩大美味」,然而,我們經常提到攝取過多脂肪的壞處,卻很少人指出攝取過多蛋白質也會有問題。不僅如此,還認為「低卡高蛋白的飲食有益健康」,導致許多人的攝取量,早已超過身體所需。
3 K+ ~0 u; W5 q7 p高蛋白的飲食,對身體本來就沒什麼好處。高蛋白、高營養的飲食習慣,會讓體內的廢物增加,進而傷害血管,最後造成腎臟的負擔日益沉重;所以,過量攝取蛋白質,也會傷害腎臟。而且,世界各地的長壽村居民,幾乎很少攝取蛋白質,甚至還有不少地方,一週只攝取一次。想要長壽的話,過量攝取蛋白質有害無益。
% @7 C( k, B& ]6 }' Htvb now,tvbnow,bttvb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並列為三大營養素,當然是製造血液與肌肉等身體組織所需的重要成分。但過量攝取的話,就會帶來上述的壞處,而現代人的飲食,大部分都有蛋白質過量的趨勢。
$ r* f2 X6 x( {+ n, x( P, I+ z健康的蛋白質攝取標準,就是「1公斤的體重攝取1公克」。也就是說,如果體重60公斤,每天攝取60公克的蛋白質,就已達到充足的必需攝取量。1 A; e* a) |* U, p2 ?
雖然也必須視肉的種類而定,但是蛋白質的重量,多半占了肉的1/4~1/5,所以,150克的肉,其中有30~40克的蛋白質。如果體重50公斤,只吃一塊肉,就已經逼近攝取上限。
. u9 V- L: a/ F O5.39.217.76因此,各位應該可以了解,我們飲食中攝取過量的蛋白質,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此外,也有人說,和魚類或肉類的動物性蛋白質相比,豆類含有的植物性蛋白質,比較有益健康。雖然這種說法深植人心,但其實毫無根據。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I0 g4 i3 w2 b S$ C
豆類的脂肪比肉類少,這點當然是植物性蛋白質獲勝,但是,從胺基酸含量來看,動物性蛋白質比植物性還要好,因為動物性蛋白質有各種優質的胺基酸。只不過同樣是動物,魚類所含的蛋白質,又比肉類來得好。所以,攝取蛋白質最好以魚類為主(沙丁魚、鯖魚、秋刀魚等青背魚更好)。以魚類料理為主,偶爾吃點肉,而吃魚的日子,就不再吃納豆;我建議各位一定要重新檢視有關蛋白質的飲食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