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國際] [新加坡] 公平僱傭有助化解排外心態

國人在職場面對“反向歧視”的現象,似乎有惡化的趨勢。根據勞資政公平與良好僱傭聯盟最新公佈的數據,該機構去年所接獲的關於職場歧視的投訴有475起,其中295起(超過一半)是關於國籍歧視,即雇主歧視本地僱員;其餘的投訴主要集中在對僱員的語言歧視和年齡歧視。人力部最新公佈的報告也指出,屬於中產階級白領崗位的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PMET),再度屬於冗員風險較高的群體。勞動市場上的這些現象,或許能解釋社會中湧動的部分排外情緒;正視現象並在根源上做處理,可能也有助於化解敵視外人的社會戾氣。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R. `" `, Z3 A+ ~: V
tvb now,tvbnow,bttvb5 W" p& X, I  h
5.39.217.764 k% ~) j# u# U6 p1 i
此前,旅居本地的菲律賓人社群計劃在烏節路舉辦大型戶外活動,慶祝自己的國慶日,引發部分國人的反彈,一些網民甚至發表仇外言論,或打電話騷擾主辦方。事件引起了政府的關注,李顯龍總理在個人面簿上對個別國人的仇外心態表示震驚,指責他們的行為是“新加坡的恥辱”。人力部代部長陳川仁也譴責這些散播仇恨的舉止,認為他們不代表新加坡人民與國家的立場,並希望國人對類似偏執的行為“說不”。仇外的言行肯定是錯誤的,相信絕大部分國人都不會認同;但是,社會潛伏的排外情緒,卻是不容忽視的現實,正視並尋找化解之道,才是負責任的態度。公仔箱論壇  J/ y5 l. ]% A- ?0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8 @4 I+ c+ a: ^- A
tvb now,tvbnow,bttvb7 u# Z# q9 ]3 G8 D
新加坡在短短的10年間湧入上百萬外來人口,所造成的巨大社會成本,以及由此引發的本地人情緒反彈,大約已經成為各方探討社會不和諧之原因的共識。政府在意識到問題之後也陸續採取了措施,加速住房、醫療、交通等基礎建設的步伐,緩解供應落後於需求的緊張。同時,政府也宣布收緊外來人口政策,在放緩引入新移民速度的同時,也逐漸在社會政策如組屋申請、小學入學順序、教育及醫療收費方面,區別國民和非國民待遇。此外,雇主也一再被勸導提高生產力,避免過度依賴廉價外來人力。5.39.217.76! u7 \( d. C8 N$ Q( `
公仔箱論壇2 u6 W9 }) v9 t/ M* S

- k$ I0 ?0 F0 p2 G' D9 n5.39.217.76凡此種種,一定程度上直面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可以安撫國人的不滿情緒。但是,直接關係國人經濟利益和生活尊嚴的職場反向歧視問題,並非那麼容易發覺和解決,可是卻會造成更大的情感傷害——在自己的國家遭遇職場上的次等公民待遇,無論如何都將激發對外來人的敵視心理。如果有更多國人把個人遭遇歸咎於政策失當,所可能產生的政治效應也就不言而喻。因此,僱傭聯盟所收集的信息,必須得到更多的重視。
- z/ d# i4 T& [" Y' B  _; |) s&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Q$ ]* d& S7 s6 M, w1 e4 D1 C$ m

  `5 f' s1 I% y8 Y,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國會在3月辯論時檢討《僱傭法令》,加強對月入超過4500元的專業人士、經理和執行人員的保護,以及將在今年8月推出公平考量框架,要求雇主在招聘時優先考慮新加坡人,都是正確且必要的步驟。當然,在職場上保護國人利益,盡可能杜絕反向歧視現象的工作,還有待更多的努力,而且恐怕還是同時間賽跑。今年1月公佈的一項社會調查指出,32%的國人認為,國籍所引起的偏見比5年前更普遍。外來人湧入的排擠作用,並不僅限於職場。2011年的另一個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年輕國人表示,若有機會,他們選擇離開新加坡。
6 e) z8 v. ^- ztvb now,tvbnow,bttvb
" ~; r9 J1 B7 R' Q5 [5.39.217.76

) Q3 S5 n4 ^' Z0 c% V; L& w在職場營造公平的僱傭環境,只是應對社會排外情緒的第一步。要釜底抽薪,恐怕必須深入檢討既有的許多政策假設。在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與建立城市國家認同之間的矛盾,將會持續是個長期不易克服的挑戰。既有的民主政體,在全球化的開放大潮裡,意味著政府勢必要面對不斷的民意反彈。如何不讓其淪為追求短利,不講是非的民粹政治,同樣是思考怎麼化解排外情緒時得一併考慮的深層次難題。在這個意義上,處理好社會對待外來人口的態度,也就是在建立良好的政治文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