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國藍圖 「公」字能否賦新意
( w6 N; U* ], i9 M) a5 B/ @) [! q" V5.39.217.76
/ L/ L6 h7 ~) Z. b9 @公仔箱論壇( _; M5 |1 Z/ O8 ]9 Z' S$ k8 ]
全國人大會議五日開幕,中國如何通過改革,將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家治理」理念,轉變為觸之可及的社會現實,成為會議重頭戲之一。tvb now,tvbnow,bttvb, _7 S6 D0 X2 A8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 s6 \' c" m+ ]. N0 k& X
「國家治理」離不開公眾參與,新一輪改革能否賦予「公」字新意,攸關北京的治國藍圖能否如願實現,意義重大,不容輕忽。
( p" p/ o- r- ^) I- K1 u& P" y! ~; K
3 Z! e6 D r( ?) T$ X公仔箱論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兩會」前召集全國省部級主要官員開會,首度完整闡述「國家治理」理念,強調要提高民眾依法管理國家、經濟社會文化及自身事務的能力,敏感的觀察者結合政府去年大幅減政放權之舉,認為未來在某些公共領域,政府讓度部分空間,給民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可能性將升高。但這一空間究竟有多大,尺度會放到多寬,仍有諸多疑團待解。
6 W2 X7 S5 ]7 I- H5.39.217.766 g/ d8 a" A; O; X3 K8 ?
疑慮之一,來自社會現狀。中國自古至今,從未形成嚴格意義上的公民社會。帝制時期的社會結構,以宗法制度與自然經濟為根基,在政治權力與國民個體之間,始終沒有出現一個社會階層圍繞共同利益、目標和價值而產生的公共地帶,因而古人的概念中,有「國」、有「家」而無「公民社會」,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皆由此出。
6 Y, f) Y" P1 z0 I i1 g+ D) D1 O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4 Y, l+ Q9 C) k! q! }8 Z3 q
中共執政後,中國雖然頒行了憲法,但某些公民權利至今仍被長期抑制,以致今天社會的公民意識依然相當缺乏。「公」往往被認為僅代表政府權力、政府責任,而與個人的公民權利無關,因此民眾多專注於維護「小我」的一己之「私」,而鮮有公共領域的「大我」概念,也難以積極對公共事務表達意見,或為之奮身爭取。
8 }3 v$ o. a; Y {- ]*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S+ s4 Z# B# u
但在當下中國,公民意識的培養與形成,已是社會發展不可遏阻的內生性需求。伴隨經濟、文化等活動的展開,公共領域的範圍不斷擴大,需要公眾參與、管理的公共事務也不斷增加,政府主導一切的模式,在快速的社會變化面前日益力不從心。上屆政府執政至今,因暴力拆遷、環境污染等問題引發的官民矛盾一度節節升高,許多地方甚至演變成暴力衝突,也凸顯社會管理領域變革的迫切性。5.39.217.76$ T8 d& i, F( h1 b" y7 g
6 y* g" j3 T! Z% t2 I8 {4 k. P
另一方面,中國推進的一系列提升社會發展層次的舉措:經濟與行政改革、反腐、治霾、禁塑、禁煙,以及實現選舉的公平與公正,均須民眾參與、支持,許多政府無力管理的領域,也需要社會組織填補空白。tvb now,tvbnow,bttvb7 H+ p5 o3 t* A# {
; E% R& R5 j/ Z: Y7 C7 q- D. F0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二○○四年,前總書記胡錦濤任上,中共曾發布加強執政能力的決定,提出「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社會管理創新」概念一度風行,其後因黨內外政爭陷入沉寂。多年來,中國政壇對涉及「公民意識」與「公民社會」的「公」字相當敏感,不少強硬派總認為其間包藏「顏色革命」禍心,甚至狠批「公民社會」是「西方布下的陷阱」。建設「公民社會」在政壇的實踐,深圳幾成唯一敢於響應胡溫改革精神一試的啼聲初露之所在。
" A9 X; l" f$ g7 {" l5.39.217.76' o6 Y' Z7 R G6 R+ ]: e9 T: f) n
站在多數地方政府的立場,官方顯然不願讓民眾擁有更多公民權利,以免增加管治難度。近年各地選舉人大代表時,民間獨立參選者屢遭挫敗;「兩會」年年召開,絕大多數國民卻從未行使過直接票選與會代表、委員的選舉權。至若像香港、台灣那樣,民眾能有為公共事務上街發聲的自由,甚而能發動對貪瀆官員的罷免運動,依然為大陸政府所難容。
- |0 ?; Q: o% l) A3 w/ F5.39.217.76
A- s0 ]8 u# a7 w5.39.217.76從現實角度觀察,中國若想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顯然無法在「公民意識」與「公民社會」問題上繞行,否則無法改變矛盾激化、改革受阻的現狀。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培育「公民的社會責任意識」,上月官方又公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明核心領導層有意做「公」字文章。但中國一直堅持「特色之路」,也一再加強中共的領導權威,目前仍有二十四省份的黨委書記兼任人大主任。在此情況下,官方所指的「公民的社會責任意識」,也顯然不同於傳統認知下的「公民意識」,其中包含多少公民權利的成色,中國又能否在此基礎上實現「國家治理」,是另一啟人疑竇之處。
# _9 d) {& ^# Z, U$ K: I9 E
6 O9 G- r: X* x, n2 E. A公仔箱論壇「兩會」的召開,意味著中國步入新的改革時期。政府改革誠意有多深,力度有多大,「公」字能否被賦予新意,將是重要觀察指標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