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美專家:強大中國對美國無害 妄想狂才會害怕

問題在于,美國是否想保持主導性軍事大國地位並壓制中國。如果美國要保持控制世界的軍事大國地位,就是在通向衝突、“戰略東移”代表的“新冷戰”甚至很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路上。
. F2 y6 q0 z  V6 U  J/ }
3 K8 j& }! W-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強大的中國對美國並無危險公仔箱論壇9 K4 g$ r7 |4 W; |, H3 \7 P

$ ^$ O+ D8 d7 D# r%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美】約翰‧沃爾什' m. w) x7 v6 K) v

- {" _# U1 v  H  中國明確申明了目標: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49年,建成富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簡言之:中國領導層想讓其人民過上與西方發達國家同樣水平的日子。
5 {$ ]6 Y  T% K公仔箱論壇% C$ `' t, Y- |: m
  從修昔底德時代起我們就知道,軍事力量來自于經濟力量。軟實力、科學和技術能力也都如此。因而,中國經濟力量的增長會堵上美國稱霸的通道,美國軍事控制與中國經濟發展之間有不可避免的矛盾。美國要想稱霸就得壓制中國,讓中國改變發展進程,接受低水平的生活狀態。但讓一個有偉大文化、歷史、才能和決心的民族接受低于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這是不公正的,中國人當然不會接受。3 {0 F% P( {# ?) c& _$ j
5.39.217.76: i$ E7 ]6 d1 F( {- V# a
  然而,兩國或兩國人民不必發生衝突。中國的繁榮並不排斥美國的高度發達。經濟發展和繁榮不是零和遊戲。正如中國反復強調的,中國的發展同世界各國可以是雙贏的。中國已證明了這一點,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中國成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或許正是它讓這種不景氣免于跌入大蕭條。公仔箱論壇& z9 F, U/ W: u! x%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N' [. R2 z0 D; ]
  所以問題在于,美國是否想保持主導性軍事大國地位並壓制中國。不幸的是,美國已在執行這種反中國戰略,且在日益強化。美國外交政策制定者在中亞搞“新絲路戰略”遏制中國,並力圖將印度、澳大利亞、菲律賓、日本、韓國和越南納入到抗衡中國的名單中。如約翰‧米爾斯海默所說,當前世界唯一的地區霸主美國控制著西半球,它壓制另一個崛起霸主的首選策略是“借力”,就是讓其他國家去幹臟活,以避免自己的疼痛和耗費。這讓人想到日本首相安倍的胡言亂語,卻受到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支持、鼓勵甚至是煽動。
( Z3 f7 }4 `+ @. p' Z/ n
7 p# x2 ?8 \$ Q( A: Y' N#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一個強大的中國對美國並無危險。中美有大洋相隔,核武器可保護美國的主權不受自殺式襲擊之外的挑戰。美國資源豐富,經濟上大部分自力更生,只有嚴重的妄想狂才會讓我們害怕經濟繁榮的中國。此外,正如基辛格等人指出,中國沒有海外擴張的歷史。15世紀初,中國就是最強大的航海大國,早在哥倫布前就遠航至非洲等地。但中國所到之地只有貿易,沒有徵服和奴役。現在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沒有海外軍事基地,它還向聯合國提供比其他常任理事國都要多的維和人員。基辛格還指出,“美國例外論”是推銷自己的價值觀,讓世界各國接受它的政治模式和價值。從許多美國政客那裏能看到那種價值最狂熱的化身,他們許多人自稱是“進步者”。而“中國例外論”是高度的文化自認,無意傳播它。如果我們有一些人不想接受中國方式,在中國人看來,那是我們自己的遺漏,不關他們的事,他們不想改變誰。tvb now,tvbnow,bttvb# G+ u& d" \9 N4 {

5 G1 ~* `- ]' m  L' j4 O3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如果美國要保持控制世界的軍事大國地位,就是在通向衝突、“戰略東移”代表的“新冷戰”甚至很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路上。美國人可以控制這種局面,讓世界免除殘酷災難和致命衝突。而出路就是放棄帝國政策,撤銷海外軍事基地,結束對外國的佔領,以防禦政策保護自己的家園。要貿易和對話,不要軍事幹涉。公仔箱論壇3 i1 ~/ `+ M3 I; E3 @

6 n4 z& D& l" q. ]4 P  Z2 F: O  中國是美國維護和平的潛在夥伴。讓我們建立並落實信任,給別的國家以和平,讓他們能建設自己的家園。(作者是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教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