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台灣在公共領域的論述與實踐中,一直存在著二元對立的矛盾與衝突。包括死刑存廢、反核/擁核、服貿協議,以及最近的多元成家法案。 不同意見表述原是民主社會常態,也是國家重要決策的必要過程。然而,令人擔心的是,由於台灣重大事件的論斷與決行,總是受到民氣強烈左右,累積民氣、鼓勵民意,變成不同陣營的主要戰略,也是決定勝負關鍵。 因此爭議過程中,往往充斥著煽動性、情緒性的話語,甚至淪為彼此缺乏理性的對話。一般閱聽大眾,不但不能藉此做出妥善的抉擇,反而容易陷入分裂的深淵。 更令人擔心的是,知識分子一向被認為是社會的良心。但是,為了維護自己神聖的觀點、堅稱的信仰,或固守意識形態,不管是否故意,有些專家學者,常常會過濾一些訊息,創造他們自己所堅信的「事實」。包括重新界定科學範典,以及改變真理本身真正的意旨。 因此,社會裡似乎已沒人客觀,也沒人無私,真理只存在於觀看者的眼睛。每個人都很容易陷在美國心理學家蒂莫西.里瑞所說的「事實坑道」裡,透過個人信仰和經驗所形成的心理過濾器,潛意識的用自己的角度,去詮釋世界。 在「事實坑道」中,人們只相信自己所看的、所信的,看不到外界的曙光。因此,在開放社會中,如今卻存在更多、更偏激的基本教義派,或陷入「基因庫政治學」泥淖。 不可避免的,人們心理常患有驗應性的偏誤。當一個觀點形成後,我們會尋找並接受支持這個觀點的答案,而忽視、拒絕嚴格審視會讓我們對這個觀點存疑的訊息。這種先有立場、再找答案的資訊蒐集和辨識方式,是讓個人視野與民主發展停滯不前的主因,也是社會衝突分裂的關鍵。 如果公平正義是社會追求的目標,我們要以約翰.羅爾斯所說的「無知之幕」為基礎概念,每個人從原初出發,不知自己的階級、信仰、性別、資質、才智,也不知自己的社會境遇、政治傾向,去思考社會的資源、權力分配問題。若能暫時擱置把自己的身分、立場和利益,才能更中立、客觀地看待一切爭議,理性、無私的提出解決辦法。
- y; O4 k8 h; U' c公仔箱論壇* B: _* b, F6 m* y+ {8 l) R
5 {+ \( v6 _/ d" n' A+ x8 ?7 p公仔箱論壇' h2 s. x4 ?4 u;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