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成長陷入「保二」的苦戰,與此同時,傳出十月「旺季不旺」的負成長惡耗,宏碁集團則宣布將大舉裁員。這些接二連三的警訊,反映的豈止是官員所說的「不盡理想」,而是產業和財經皆來到形勢嚴峻的懸崖,卻不知路在何方。就如李開復所說的,「台灣經濟病得不輕」,但解方何在? 的確,過去十數年,台灣的經濟實力、國際競爭力都在快速流失。有識之士都憂心,如果在一、兩年中我們再不做出改變,台灣必將退入經濟實力的中段與後段班;這樣的悲觀論調,恐怕已不只是政治異議者的唱衰,而是多數台灣人的共同感受。 面對這樣悲觀的民間情緒,行政院端出來「自由經濟示範區」與「創新經濟」兩道菜。創新經濟絕對是正確的方向,但是這個方向要看到成效,恐怕得花上三、五年時間。至於自由經濟示範區,由近日媒體的報導與民代質詢觀之,方向偏差度越來越大;經建會似乎還在走「拚效率、大減稅」的老路,令人憂心。 根據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示範區有五個誘因方向,包括促進人貨流動、開放市場接軌、便利土地取得、給予租稅優惠、建置優質營運等。示範區計畫分兩期推動,第一期是著重在自由貿易港區(六海一空),第二期再透過「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開放各地申請,逐漸推向全台灣。這樣的兩階段推動方式,似乎也是當前自由經濟示範區受人質疑的焦點所在。 江內閣團隊的盲點,在於未能認清「自由貿易港區」與「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根本不同。自貿港的特色是「境內關外」,以「海關之外」的區位特性,賦予種種物流便利與關稅、貨物稅的減免;但是,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屬性與此並不相同。自貿港人貨來去短暫,但其他內地自由經濟示範區絕對沒有這種特色。讓人不解的是,六海一空的自貿港之特殊性,怎麼可能推向示範區?又怎麼可能推向全國? 自貿港區與示範區之間的不當類比,也出現在行政院示範區核定方案中所描述的租稅優惠特色。「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草案的許多免稅條文(如免貨物稅、免關稅、免奢侈稅等),是從「自貿港設置管理條例」廿一條、廿三條抄來的。既然港區與示範區截然不同,為何免稅條文可以照抄?負責規劃的經建會連「自貿港區」與「示範區」的差別都弄不清楚,即開始亂套條文,立委怎能不質疑? 更令人不安的,是自由經濟示範區內還打算容許購買專利免稅、外人所得免稅、專業所得免稅、研發支出抵稅、營運總部減稅等,幾乎是遍地開花式地扭曲稅制。這樣毫無理念的雜亂減稅,令人疑惑行政部門究竟分不分得清楚「自由經濟」與「免稅經濟」的差別?遍地開花式的減稅免稅,反映出經濟部傳統「拚效率」的思維毫無改變,幾乎要將「促產條例」落日方案借屍還魂。一旦示範區條例上路,全台灣各企業紛紛移往示範區套利,不但天下大亂,企業租稅負擔率將再創新低。 在立法委員質疑示範區減稅的同時,另一則令人憂心的發展,是馬英九總統詢問財政部「為何別的國家舉債比例較台灣高,還活得好好的」?言下之意,似有意想修公債法提高舉債上限。此一念頭來自哪位幕僚我們無從知悉,但當前經濟的困境,就是過去十幾年來(包括民進黨與國民黨)政府不斷減稅、胡亂承諾支出鑄下的結果。因為稅收太少、福利支出太多,政府的公共建設經費就自然萎縮,其結果,就是經濟成長的趨緩與基礎建設的衰退。這些問題,豈是放寬舉債上限所能解決?幕僚對馬總統的誤導,令人擔憂。 由近日立委對自經示範區的質疑與馬總統的大哉問,令人為政府對當前經濟與財政環境的偏差與輕忽感到心焦。我們要鄭重呼籲行政院,台灣已經沒有投資減免的空間,也不該再耽溺於「減稅拚經濟」的迷思,自經示範區的減稅規劃必須懸崖勒馬。台灣經濟已然病得不輕,再服錯藥,就危殆矣! tvb now,tvbnow,bttvb Y/ X- Q6 X2 n! j) k2 M4 ~
* X6 x! T6 _3 I
3 a$ }' \, L' Y, [& y) r0 g7 c
" C m! s* A! d/ g; f) j;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