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萬達回應1.72億購畢加索畫爭議:國民應該自豪(圖)

公仔箱論壇: w  e: E* O( v6 y. N( s# h) P
5.39.217.76' h2 H  Y$ A/ p
  X; r' `  p5 g% H! x( h: F
以1.72億元人民幣在紐約佳士得拍下畢加索《兩個小孩》的萬達集團,在震驚海內外“小夥伴”的同時,又招致“土豪”、“不值得”的燒錢爭議。萬達藝術品收藏負責人郭慶祥9日獨家回應記者,面對爭議一一解讀。
" }) f0 C- G8 W4 N* k公仔箱論壇$ M, z8 `8 R; |6 D  Y( U9 G% |
( g8 W' ]. e& q, e3 Q' t3 o
  市場擔憂,如果中國機構買家不買中國藝術品卻買西方藝術品,很可能會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產生衝擊。對此,郭慶祥認為這正是對中國拍賣行提出更高要求,“拍賣行應該沉下心來更好服務買家,幫助買家尋找到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和藝術家,這樣市場才會真正有活力;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跟著畫家一起瞎炒作。中國的當代藝術創作充滿浮躁和山寨,隨隨便便一個抄襲就敢賣上億”,他指出中國的收藏市場應當靠頭腦收藏,智慧收藏,不是盲目拼錢。公仔箱論壇8 z4 m4 ]+ q% }

; W! T6 ?" x2 w: Ytvb now,tvbnow,bttvb  對于“土豪”的說法,郭慶祥表示,能懂得藝術、能收回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只有有文化的企業才能做到這一點,國民應該為此自豪,而不應該把焦點放在花多少錢上。“國民要有一種良好健康的心態對待自己國家的企業。購買世界最好的藝術作品,至少是一件好事情。”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b) H% e& H& p+ ]) F
' k# q8 v6 O0 k9 k+ r
  至于今後的萬達收藏計劃,郭慶祥表示將會分兩大類:中國畫以近現代為主,西方以印象派以後為主。中國畫像吳大羽、吳冠中、趙無極、石魯、潘天壽、李可染等人的作品,尤其是對吳大羽繪畫體係還會加大投入。西方的莫奈、凡‧高等大師精品,萬達也會努力收藏,“比如莫奈的睡蓮,有合適的機會就一定會出手。”之所以選擇現在出手國際市場,他認為是時機好,“這會兒市場低迷,用合適的錢去買精品;像這幅《兩個小孩》如果放在5、6年前,很可能可以衝億(美元)”。據透露,事實上萬達集團在此次拍賣會中一共入手了兩幅畢加索的作品,另一幅《戴帽子的女孩》以1700多萬人民幣購進。tvb now,tvbnow,bttvb6 [) a8 M  k. A6 t

- g. w, Y: d, r! `3 I# ?1 K0 s  畢加索的《兩個小孩》原名為《克勞德和帕洛瑪》,高為116厘米,寬為89厘米。作品中的兩個人物分別是畢加索3歲的兒子和1歲的女兒。這幅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一直放在畫家的工作室裏,此次在紐約拍賣,是畢加索的家屬首次將其拿出來上拍。由于幾乎沒有展覽過,知名度不是很高,因此有質疑該作真假。“你們要理解一名父親的心情,誰會願意拿畫有自己孩子的作品四處展覽呢?”郭慶祥透露,紐約佳士得提供了足夠的證明,關于畫作的來路、出版記錄以及後代家屬的證據。+ b6 b& m) {. Z
: o5 j0 v* ^9 O# }5 Q* ~8 X/ ?
  他稱,拍賣當晚,參與競購這幅作品的買家來自俄羅斯、日本、美國等地,共經歷了三十輪競拍。最後參與競拍的對手是一位來自歐洲的買家,其家族有好幾代的收藏歷史。“我們的心理價位是5000萬美元,對這幅畫可以說是志在必得”。$ p2 q6 a  [: n! R' |

, u* C3 E' _) G% n* u! R  至于萬達是否計劃收藏古畫和古董等,郭慶祥表示,古畫古瓷器假貨太多,現在假鑒定家比假貨還多,我們決不會冒這種風險。而對于中國當代藝術是否考慮,他則直斥中國的當代藝術都是垃圾。
9 O' O7 {% ?0 m9 L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8 B9 j9 s8 [* S& ~  a3 K
  對于《兩個小孩》的藝術價值,藝術評論家奚耀藝指出,1946年以後都可稱為畢加索創作的田園時期,這一時期的藝術特點仍然以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手法相結合的非具象畫為主,手法運用更加靈活嫻熟。這件《兩個小孩》畫面中的人物一個坐姿,一個站姿,眼光直視畫外觀眾,臉部表現帶有明顯的立體主義風格,造型雖有誇張,但在畢加索的作品中並不算是最激烈的變形,筆觸運用也相對精致周到。畫面沒有強烈、跳躍的色彩對比,棕褐色的調子在視覺感受上統一和穩定,而畫面底部的一排圓輪,又使整體寧靜的氣氛中產生了運動感。畢加索一生創作作品數萬件,很多作品都是以其家人或情人為模特,風格也變化多樣。這件《兩個小孩》可以說是以其兒女為模特精心創作的代表作品,畫面的線條組織、色塊布局都有著事先的考量安排,而非在繪畫過程中偶發或即興的發揮,畢加索式隨意而奔放的筆觸在這幅畫中,也只能在局部放大的時候才能讓人感受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