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昨本報有「台灣人才回不去了」一文,在大陸企業的台灣員工表示不想回台工作,原因是「薪水回不去了」。記者感嘆,台灣薪資水準倒退,「產業艱辛,勞工無奈」成了悲慘現況的寫照。 人才在國際間流通,本是自由化的一環。台灣在三、四十年前,即有「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留學現象。2000年政黨輪替,開始有「白領人才用腳投票」之謂。2008年再度政黨輪替,政經發展卻每下愈況,尤其對照海峽對岸「大國崛起」的氣勢,台灣員工望家鄉而興嘆「薪水回不去了」。其實焦慮感最強的,是留在家鄉打拚、擔心前途無望的年輕世代。 人才流通,本是一方「推」、一方「拉」的因素在作用。例如台灣健保制度良好,居住環境宜人,就讓不少海外台商、台僑選擇落葉歸根。但台灣自己也有太多把人才、財富「往外推」的力量,甚至肇因於政府的管制政策,以及非經濟性因素讓百姓失去信心。現在該想想,怎麼樣把這一部分本來就該是我們自己的東西「拿回來」。 舉例來說,今天出現「內資不愛台股」的新聞。部分出於台股本身的問題,有人怪罪僅證所稅政策就砍小了台股交易規模。但值得注意的是國人理財之偏愛海外基金,多少銀行幫有錢人作「私人理財」這一塊更幾乎全在強調「布局全球」。又如民眾旅遊花費,很大一部分貢獻於海外,連結婚典禮、大學生畢業旅行都開始往外跑。這些現象其來有自,完全無須貶抑;但如何動腦筋使這些花費部分導向內需,這種錢讓台灣人自己多賺到一點,才是值得深耕的題材。 我們不必管、也管不住台灣人才遠走高飛,年輕人若能在國際市場鴻圖大展是好事。但如果人才、錢財往外跑的因素,來自於政府管制造成「向外推」的反效果,那多冤枉!想想台灣高喊金融自由化起始於什麼年代?但今天連個第三方支付都落到被大陸企業嘲笑「政策落後這麼遠」,則人才出走、資金外逃的現象要怪誰?有人「回不去」是個人的選擇,但把台灣的資源「拿回來」應是政府的責任。
8 M, q& U& z0 f o3 p: ^公仔箱論壇
2 I8 r1 x' h/ e7 i! y& Z3 otvb now,tvbnow,bttvb【2013/10/29 聯合晚報】
% y2 }& O9 T- z: p9 g' @公仔箱論壇
2 l$ V9 H) S2 R% v1 { itvb now,tvbnow,bttvb
/ D9 r; O' o7 \0 |! c; s: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