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郵輪經濟 兩岸新亮點

大陸旅遊局日前開綠燈,准許大陸遊客組團從香港出發,乘郵輪到台灣後再赴日本、韓國,然後返回內地,實現「一程多站」,對大陸豪客的吸引力大增。在此之前,由香港出發的郵輪,航線只到台灣;由上海出發的郵輪,航線只有日、韓,相較之下,政策放寬之後的港、台、日、韓航線,競爭力將會大增。 由於歐美經濟復甦步伐遲緩,加上歐美郵輪市場漸趨飽和,全球郵輪市場版圖悄然位移,東亞航線開始受到國際重量級郵輪業者的青睞,台灣作為航線的中繼站之一,自然受惠不少。今年1至7月,來台國際郵輪旅客達29萬餘人次,年增率近五成。這還只是在兩岸航線「半通」的情況下。如果以香港做為母港的港、台、日、韓、中航線串通,相信對國際遊客或大陸遊客吸引力將倍增。 郵輪做為一種旅遊形態,與傳統的陸上遊、航空遊乃至背包客遊比較,各有特色,也各有市場區隔。大體而言,郵輪遊更多的是適合有錢有閒,特別是銀髮一族。郵輪航線的設計大多是晚上啟航,凌晨到港,然後在泊岸港口下船後安排一日或半日遊,日復一日。下船旅遊的是每個國家的風土民情、歷史文化、美食採購,船上享受的則是各種休閒、娛樂、博彩,當然也有美食及益智文化知性等節目。長期以來,國際郵輪的著名航線有地中海航線、波羅的海航線及北美、澳紐等航線。 台灣目前可供國際郵輪停泊的港口,包括基隆港、台中港、高雄港及花蓮港,都有優越的條件來滿足一日遊或半日遊的行程規劃。一艘郵輪泊港,三、四千的遊客下船,數以百計的大型遊覽車,根據不同旅遊路線,開往不同景點,自然帶來大量的消費與觀光效益,讓台灣印象以另一種方式走向世界。不僅如此,郵輪停泊之時,也正是補給、保養、修護之時,也同時為郵輪港口帶來商機。 對台灣而言,類此商機的存在與掌握,靠的當然是台灣做為一個旅遊中心的條件與潛質,但不容否認,也要靠台灣周邊國家,尤其是中國大陸的條件與吸引力。換言之,這是一種「規模經濟」的概念,或也可說是「獨木難成林」。幸運的是,這樣的規模條件基本存在,並將隨著東亞尤其是大陸經濟的崛起而愈來愈好。台灣必須正視這樣的契機,而且要牢牢抓住。 台灣的政策功課主要有軟體與硬體兩方面,軟體指的是政策配套與管理配套,前者指的是入出境的政策放寬與便利。目前大陸遊客來台政策行之有年,入出境的行政效率,各方口碑亦佳,只需要把空港作法擴展移植到海港即可。挑戰較高的是管理配套,既有政府的部分,又有民間企業的部分。遊客下船,必須在最短時間、最有效率的情況下魚貫而出(船),同時又魚貫而入(車),這些方面,國際郵輪經驗豐富,關鍵是如何與政府部門密切合作,同時也與民間業者配合良好,無縫銜接。 硬體方面,挑戰性更大,但商機也更多。這包括郵輪碼頭的興建、擴建、設計與管理。航線一熱,郵輪一多,就考驗硬體的吐納能力了。香港花了好幾年時間,把舊機場(啟德)改建為在尖沙咀以外的新郵輪碼頭。鑒於來台郵輪旅客增長率極高,加上大陸政策放寬,可以預見,郵輪經濟很有可能成為兩岸互動及台灣經濟的新亮點,政府相關部會應前瞻此一趨勢,儘速啟動相關規則與投資,甚至有必要在行政院成立專責小組推動。 西班牙國家不大,幅員亦有限,卻是全球旅遊大國,其中郵輪旅遊貢獻很大。有「福爾摩沙」之稱的台灣,無論人文、景觀、美食,乃至依托東亞與中國大陸,條件之佳,亦不遑多讓,台灣必須好好抓住這個機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