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技術層面還在討論,馬總統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已基本確定就兩岸服貿協議議題進行公開辯論的方向,備受兩岸各界的關注。 民進黨願意進行公開辯論,讓兩岸服貿協議議題可以回到論理說服的軌道上來,這是值得鼓勵的發展方向,因為這才真正能為台灣民意政治注入正面的能量,民眾不會樂見因技術問題導致辯論無法舉行。 兩岸服貿協議遭到民進黨激烈的杯葛,讓各界擔心,這不只會影響兩岸服貿協議年底前協商簽署的進度,而且也會影響我們和其他經濟體相關FTA的協商簽署進度。 相信不少民眾也希望,在馬蘇服貿協議辯論後,由民意來決定服貿協議的發展結果。馬蘇辯論後,如果民調顯示,認為馬蘇辯仍未為民眾解惑,甚至可再舉辦續辯;而如果多數民意認為兩岸服貿協議,對台灣利大於弊,或可促使兩岸雙贏,立法機關就應順應民意,在符合程序審查過程後,讓兩岸服貿協議通過生效。 其實,在馬蘇辯論後,如果覺得有必要加大民眾對服貿協議的瞭解,執政黨也可主動邀請當年擔任民進黨主席,並且曾和馬總統辯論ECFA的蔡英文,舉行雙英公開辯論。馬蘇或甚至雙英辯,其實都算朝野領導高層具代表性的國是辯論,對於讓民眾瞭解我們未來何去何從,應該有相當助益。 或許,朝野高層就重大國政議題,特別是兩岸議題,舉行公開辯論,可以逐漸成為我們的政治慣例;當年ECFA議題,朝野也爭得沸沸揚揚的,後來經過雙英辯論,爭論氛圍逐漸舒緩,ECFA議題也獲得更為理性冷靜的對待。 另一方面,鑒於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朝野激烈爭論的經驗教訓,我們建議: 一、未來針對重大國政議題,可以參考美國白宮爐邊談話的經驗,由總統親自向全體民眾公開宣示說明,擘劃未來願景,剖析利弊得失; 二、責成主導重大國政議題的部會,必須有完整論理說服及文宣配套設計,並追蹤考核實質成效; 三、有關兩岸協商的議題,可以考慮,賦予海基會相應的文宣角色,使其在協商過程,配合協商進程向大陸台商或台灣相關產業,進行分析說明; 四、可以考慮,由海基會設置兩岸協商意見匯整網路專區,在協商過程中由相關部會慎重回應各界意見; 五、可以考慮,在兩岸議題簽署後,由海基會結合相關各部會舉行聯合說明會,剖析協議的利弊得失及相關配套措施。 重大國政議題不是潘朵拉盒子,而是政策治理的核心,必須透過點滴穿石的辯證論理說服過程,才能將其建構成讓人信服的政策。
5 I6 Y1 h1 o2 Rtvb now,tvbnow,bttv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