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借恒天然事件 籲不要迷信洋食品
( H* F% v! g/ H! q; W3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f: l6 h4 m9 m6 l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H' v% G3 v, Y1 ^7 s6 c: J" Q
5 [7 U6 L7 f1 h$ l, a內地官媒新華社昨日以「食品安全監管沒有國別問題」為題發表評論文章,借新西蘭恒天然集團旗下部分乳製產品含肉毒桿菌,指中國本土企業曾發生「三聚氰胺事件」,但外國食品未必安全,不應對洋食品過度迷信。 Z9 D1 n* j% ]1 q' y
5.39.217.76, `# i( k) I5 \4 u" H" J% w/ W- m
新西蘭恒天然集團上週五公佈稱,公司一條蛋白粉生產線被肉毒桿菌污染,上年5月以來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粉可能含菌。乳清蛋白可用以製造飲品、奶粉、動物飼料等,可能會在其他入口食品中發現。
7 G+ p- L% A6 y# u3 ztvb now,tvbnow,bttvb- ^$ X4 |4 i( |/ I$ x" R
評論全文:
1 p4 Y3 @0 y! j「三聚氰胺」風波之後,中國奶制品市場一直被安全的陰雲所籠罩,本土奶粉安全還是「洋品牌」安全的爭論從未停歇。如今,新西蘭恒天然集團旗下部分產品「肉毒桿菌毒素」風波加劇了這種爭論。公眾的判斷,也隨著爭論而搖擺。而爭論背後如何讓市場更加安全這一根本問題,無疑更值得關注。' T( `/ D0 w6 q2 A5 Q) ^) ]- N$ m
$ C/ v6 Y$ [' c+ {) g% O5.39.217.76「洋品牌」在中國市場異軍突起,社會普遍認為是中國本土企業自己「不爭氣」所致。「三聚氰胺」風波不僅一夜之間打垮了品牌價值已達數十億元的三鹿,更重傷了消費者信心,給「洋品牌」擴大中國市場份額提供難得的機遇。盡管此後本土企業加強質量把關,甚至以一些實驗數據證明比一些「洋品牌」更安全。然而,要挽回消費者信心,談何容易。
5 H2 I0 b+ W' O3 h5.39.217.76
2 o5 H8 b$ l7 _: {" H9 wtvb now,tvbnow,bttvb其實,無論「洋品牌」還是本土品牌,誰也不會天生就安全,也不天然就比競爭對手更安全。尤其是在全球化浪潮之下,很多產品的原料採購全球化,生產加工國際化,就比如在歐洲和大洋洲採購原料,在亞洲完成生產和包裝,這樣的國際性產品既不是完全的本土生產,也不是簡單的他國生產,從品牌的屬地來判斷產品是否安全未免過于簡單化,很多時候也不具有現實操作性。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O, r6 `. V9 i
7 C; T, E& E- c5 @. ?0 ?5.39.217.76近年來,無論是歐洲瘋牛病、美國沙門氏菌疫情,還是韓國垃圾餃子、此次新西蘭恒天然的「受污」問題,頻頻發生的安全風波提醒人們,哪個國家的食品也並非一定安全。只有大力加強市場監管,著力防范安全風險,才能有效減少食品安全事故。+ F+ u$ O. Y" z! _: l6 V. X& x
% L) X' {2 G8 }公仔箱論壇從此次「受污」奶粉事件來看,中國市場上有多美滋、娃哈哈、上海糖業等幾家企業進口了恒天然的問題乳品。這還是恒天然自己檢測發現了問題,新西蘭方面向中國發出提醒才引起國內關注。人們不禁要問,對于進口的產品,國內進口方不需要再做檢測?相關主管部門的監管又如何體現?, o9 B% o: W9 u
5.39.217.76( \7 }2 g8 B" R! o$ X
長期以來,每當食品安全案件發生,人們總會看到相關部門工作力度「很大」:抓人、查抄,轟轟烈烈,讓社會感覺非常盡責。至于日常監管的缺失、發現問題不及時,似乎用事後的大力查處就可以對付過去了。事實上,近年來盡管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但很少有人因為監管失職而受到追責。5.39.217.76" C2 k; F- M& Y* L [' y% u
tvb now,tvbnow,bttvb$ n' |) z1 C3 E7 g* J W
逐利是企業的本性。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是某些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慣常手段。如果沒有嚴格的標準、有效的監督、嚴厲的處罰,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甚至威脅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的事件就會不斷出現。只有完善制度,監管及時、有效、有力,企業才不敢冒險,真正把產品質量視為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無論本土企業還是洋品牌企業,這條規則對它們都適用。
" K' f" ~0 V. k8 S& [&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