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香港照例有「七一大遊行」,然而今年的「遊行狀態」畢竟不太一樣:今年既是遊行,亦是「交戰」,兩陣街頭對壘,直接進行「一國兩制」的終極攻防。 以往的「七一大遊行」都有多元化的抗爭訴求,從民主普選到壓抑樓價,從言論自由到堅守法治,都是港式核心價值的反映與展現,而在今年的遊行聲浪裡,它們必仍現身,只因焦慮仍然嚴重、訴求未獲滿足。可是,泛民主陣營替今年遊行增加了一項策略目標,把今年遊行視為明年「佔領中環」的預習演練,把兩場運動綑綁接合,遂使今年遊行不僅具備「運動」意義,更是「運動中的運動」(movement in a movement)和「運動構建」(movement-building)的關鍵元素,期許遊行成果能夠累積,替下一回合的抗爭創造能量。
: ]/ a5 Z$ _ h; y* D- P( Utvb now,tvbnow,bttvb只有在這樣的運動背景下,我們始能明白為什麼香港特區建制派的反制力道今年如斯強大、如斯寸土必爭。建制派一方面動員商界支持反制,透過購物優惠、群星獻唱等功利手段跟泛民陣營於街頭「搶客」;另方面,高調聲明將組織自己的遊行隊伍,親臨現場,跟泛民陣營隔街吶喊。此外,亦有不明身分的人施展威脅手段,對政治人物和傳媒機構進行恐嚇攻擊,使遊行增添了昔曾未有的暴力緊張氣氛。而在此以前,特區高官又曾對「佔領中環」擺出了「犯法必辦」的強硬姿態,駐港解放軍隊更突然多次舉行巷戰防衛操練,泰山壓頂,預告了明年武力反制的可能性。
* Y- w# f& g0 \; e5.39.217.76建制陣營強烈反制,只因「佔領中環」觸及了「一國兩制」的敏感底線。公仔箱論壇 W" F5 O* s$ J) b/ f
「佔領中環」爭取在香港特區落實民主普選,而運動策略是公民抗命,我要的,你不能不給,你不給我就翻桌翻臉,不容你再拖再延,否則便不算是高度自治的一國兩制。這樣的普選訴求,就泛民陣營看來是早被〈基本法〉承諾應許,故應屬於「兩制」範圍內的制度設計的技術問題;然而,這樣的運動策略看在北京眼裡,卻早已超出了「兩制」而涉及「一國」核心,因為普選的定義和時程皆應由中央政府決定,你不可以強迫我給,尤其在我根本沒有給的準備的時候。換句話說,關乎普選制度之設計與時程,就北京來說,絕非技術問題而更直接牽動「主權」,我的香港,我的中國,應該由我決定誰來出任領導人。( J3 K$ U( k5 U1 L. B- y
八十年代中英談判香港前途期間,當觸及駐軍問題,鄧小平拍桌說過「解放軍當然要進駐香港,否則還算什麼回歸」;三十年後的六月,當談及普選問題,喬曉陽沒有拍桌卻亦怒目表明,行政長官的候選資格當然要由中央認定,否則還算什麼「一國」。兩者的思考邏輯其實相同:當北京感受到主權威脅,不會再稀罕什麼「兩制」,而她總有自己的一套非常獨特的「主權界定」方式,不准香港人爭議插嘴。
# |$ M7 Y9 K9 p$ p7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對香港人來說,一國兩制的崩潰關鍵在於能否維持「兩制」;但對北京來說,一國兩制的存亡重點只在於是否認同「一國」。所以「佔領中環」其實也指向了一組更大的問號:假如「一國兩制」確如鄧小平和柴契爾所共同相信的現代政治制度的「偉大實驗」,這項實驗的邊界局限到底何在?到底由什麼關鍵元素組成支撐?什麼算,什麼不算?
) _: |" f# x: n, ^0 |公仔箱論壇主權移交十六年,爭爭吵吵,北京高官和香港人總算到了正面攤牌的時候。 (作者為香港作家) 公仔箱論壇% |+ X, h- _) j. c1 T4 J# N
* ]& a" _% x6 n5 G0 G' ]
公仔箱論壇( u9 Q1 z" {' D0 l
+ U! I5 H% U, M# o- A+ W5.39.21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