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臨時會落幕,行政院長江宜樺有感於部會首長的辛勞,在廿七日行政院會上相當體恤的表示,各首長應趁立院休會時好好休假,照顧好身體健康,工作效率才會更好。 院長的善意,下屬應該銘感於心,但十數天的休假,可否補足長年的困倦,還是讓人有些懷疑。 今天行政首長的勞累,多因體制的不合理所導致,身為一院之長,不敢以體制變革,尋求釜底抽薪之計,唇舌美意恐怕只讓人覺得虛應故事。 我國首長的辛勞,以「內外交困」形容最是貼切。 一般民主國家的政務官與常任文官分屬不同升遷領域,前者透過選舉或黨派取得職位,後者則經由年資累積與工作表現逐年調升。取得職務後,前者專心致力於政黨政策與民意整合,一般行政則交由後者專業論處;而後者再怎麼調升,也只以常務次長為終極目標,若想轉為政務官,便得放棄公務員福利與保障,積極投身後果難料的選舉競爭或黨派政治。 在此分工體制下,政務官可以放心整合行政與立法分歧,或致力經營民意,下班後不必懷抱厚重公文回家繼續批閱。而事務官則專心研討法制規劃,國會壓力與議員酬酢,則交由政務官處理,彼此各盡所能,工作就算辛勞,也還在合理範圍內。 我國政務官與事務官的界線,則泯而不彰,前者不乏後者晉升,好處是可以藉用後者嫻熟的事務經驗,不致造成外行領導內行的窘境。但壞處是,這個政務官既能由事務官晉升,當然也會將事務官視為潛在的競爭者;再加上原本嫻熟事務,於是便事必躬親,原應擔負日常重責的事務官,反而落得輕鬆。 而一個事務官的養成,原本不在應付政黨生態,現在升任政務官,卻又得周旋於政客與利益團體之間,鐵打的身體恐怕也會累倒。 偏偏我國行政與立法互動的設計,並不符民主國家的常規,隱然有意惡整政務官。以英國實施內閣制為例,政務官大約每五周才需出席國會詢答一次,其餘時間均可專心部會公務;出席詢答時,議員也須在廿四小時前,將質詢問題交給備詢官員,使得問答之間緊扣議題,政務官的壓力相對減輕不少。 行政與立法分立的美國,部會首長除了委員會的公聽會,根本不必出席國會備詢;就算出席公聽會也是照本宣科,不必擔心他黨議員羞辱式的即興問答。 我國的立院質詢,不僅用詞與內容了無限制,質詢時間長,為民主國家之最,聯合質詢的設計,更是他國所未見,尤其質詢時還可攜帶道具、風聞言事,政務官承受的壓力難以言喻。 外有立院的壓力,內有事務官取而代之的威脅,這樣的首長能不喊累幾希矣。 江揆認為「施政堅定冷靜,處理事情氣定神閒的團隊,才是國家之福」,在現行體制下,此一期待實屬緣木求魚。身為院長,難道不該從體制上著手改革? 5.39.217.760 u' X6 A& o; L0 _, w
tvb now,tvbnow,bttvb+ T$ `. Y1 O$ l2 ^8 r
3 x# R$ W5 I1 B& ^9 Q8 c( k( ?4 F
【2013/06/28 聯合報】# z9 k8 c( d8 E1 J
* e/ E* W1 N" m3 L, {/ q
公仔箱論壇# ^$ D5 M( I8 ]1 J0 Y" M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