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3-6-23 09:57 AM 編輯
% h& \2 c7 }4 l, W& c: r1 ^* P6 c
view finder﹕find a view﹕攝影何價?
% a* M6 @ E" K' ^文何家達
9 s5 _7 I+ R5 _4 H
( C9 v+ ~- G l- O. s# J
4 q! N; [" f- Q ]5 Z- w/ _7 u7 i5.39.217.76《芝加哥太陽時報》(ChicagoSun-Times)早前宣布結束整個攝影部,以後拍照和拍片的工作由文字記者兼顧,只有遇到重大新聞時才會聘用自由攝影師。讀到這則新聞沒有太驚訝,碰巧敝會最近正為有「新聞攝影搖籃」之稱的觀塘攝影班籌備結業回顧訪問,傷心的消息接踵而來,似乎只是加強說明專業新聞攝影已經風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手機攝影,到底攝影記者何價?照片何價?
* p( ~: Z' Y4 [8 @7 g$ {0 n6 ^
4 w0 ]" w0 s8 y& Z如果要從商品價格這一定義來說,照片可真是有價的。維基上有一個全球最貴照片價格表,第一位的照片價值足夠香港人買一個豪宅單位。一位前輩告訴我,幾年前Edward Steichen的The Pond-Moonlight是全球最貴的照片,數年間已經跌至第五位,看來照片拍賣還有上漲空間,真不能說照片不值錢。
- Z; U/ b( D& y% O
& r% k$ Y7 a0 v/ W5 @! H8 Y. w然而商品價格是否唯一決定照片價值的標準?新聞照片的責任是紀實,亦是新聞攝影的價值所在。每年六四前夕,社會上總會有點對六四事件定性的爭論,直到二十四年後的今天,城市論壇上仍會有年輕學生侃侃而談地說沒有證據顯示當年死了人,沒有人看見解放軍開過槍,沒有人證明當權者下令殺人。; V# R- n$ {/ t
公仔箱論壇. f% F$ l; ]2 x
說這些話的人要不是早把良心丟了,就是從來都搞不清楚眼睛的功能是什麼。懶惰的人只要動下手指在網絡即可輕易找到王維林擋坦克的照片,懂攝影的人可以去買本黃勤帶的《廣場的日子》,先不論那攝影風格造詣多高,光是記錄的人和事就已經是鐵一樣的事實留給那些當年還沒出世的人。
; x1 L" w6 L4 L+ @( g l) T$ |
2 E4 c, N& L U/ x# Z
7 H q. w: [- e$ B7 V1 `$ U4 t5.39.217.76有價前,先要付出代價
+ t* n/ Q% h u) ?tvb now,tvbnow,bttvb, i+ E- M6 D7 m
新聞攝影未有價之前必先要付出代價。去年唐、梁大宅先後爆出僭建風波,各大傳媒為拍攝宅內情紛紛租用吊臂車從高空拍攝,費用動輒數千元一天。《蘋果日報》今年六四晚會租用了一支十多米高的腳架,以遙控操控相機拍攝鳥瞰照片,單單是幾個小時的租用費已經不菲。當晚傾盆大雨,聽說在場的攝影記者行家在豪雨中被淋壞的相機就不下十部(筆者是其中一名不幸者),以記者專業相機加鏡頭動輒四五萬元來計算,四五十萬的器材在短短一小時內就凶多吉少,還不知道有沒有拍到好照片。以上在在都是新聞照片背後的成本,照片何價?tvb now,tvbnow,bttvb$ N- \, {9 ?, n
' f; k- i, Z. `3 C$ x% e& ?0 }6 U公仔箱論壇
# f$ L9 v3 P& dtvb now,tvbnow,bttvb「照片勝過千言萬語」0 @3 _4 @+ O T
" y* B7 m6 T! K; }) O9 Q手機已經不止是生活必需品,更反客為主由生活工具變成操控人的生活。拍攝六四晚會時,部分年輕人不是低頭把玩手機就是忙於上載燭光照,就連大會司儀都呼籲參與者到facebook打卡告知友人行蹤,假如facebook把上載的燭光統計一下,倒是不錯的人數統計方法,總比大會警方各執一詞要科學一點。《蘋果日報》在facebook發動了一個「全球手機燭光行動」,不能否認這是網絡年代很成功的策略,簡單的手機照片把全球華人集結在一起讓人動容,亦確實把手機的便捷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這只算是全民運動而非攝影,我還是喜歡《明報》李澤彤拍攝的頭版相片。黑壓壓的雨傘擋住無情的暴雨,微弱的燭光在人的呵護下搖搖曳曳地發光發熱,這份情感就是港人對死者的點點心意,這意境就是「照片勝過千言萬語」的最好示範。7 {/ y& N: ^% S7 C7 s7 r/ [$ [: {
: u0 \3 p7 p. M2 h公仔箱論壇
/ C* p- u; n _(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向攝記開刀
8 Y! f# h" B3 Y6 M2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R! G- M* c! t3 |2 P% D9 u6 wtvb now,tvbnow,bttvb香港很少聽到有照片拍賣會,照片有價或許仍未在香港流行。攝影記者在報紙銷量日漸走下坡的環境裏變成夕陽職業,當報業老闆要節省開支時就常常向攝記開刀,但同時又對好照片趨之若鶩,試問順得哥情又如何不失嫂意?一位前輩在博客寫﹕「一張新聞作品就算毫無升值潛力,卻能令世上少死幾個人,或減少其他人流淚,已經極有價值。」在此願與諸君共同思考這問題。& M' R9 V* M" \: G' Z- B7 Q
, l, n U" T3 D2 Q$ d. ~) ?

" l2 b0 q9 f i& o1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8 R: w: R" p" e
& h, B& ~0 }* x# u. j( y8 _
(作者為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執委)
8 e3 u; y$ E! E' u公仔箱論壇+ D) w0 \% @8 C7 p6 Q
2 v- d$ o1 r, E& V5.39.217.76這篇文章令我想起戰地記者,如在敘利亞內戰中殉職的法國,美國及日本記者。 James Nachtwey 的名字忽然湧上心頭,面對生死情景,哀天搶地呼喊中保持一份冷漠,但其相片卻有着一股對戰爭的控訴,他沉着的態度反而突顯了照片的震撼力。
/ \' t. t2 V% N3 O( | w/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g; z+ a5 C( D' `! }, K
' F l& C2 H+ v( q8 XWar Photographer. p% |" P+ l4 A' O
5.39.217.767 @# q5 T4 g2 b5 {, b" P3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