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展開了對非洲大陸的訪問。如果說,對俄羅斯的訪問是中國大國外交的一部分,那麼,對非洲的訪問,則是中國傳統上對第三世界外交的最重要組成部分。近十年來,中國對非洲的開拓可用「驚人」來形容,這不但因為中非貿易已經上升到近2000億美元的程度,同時,中國有百萬人進入非洲大陸,其勢頭已經超過原來西方國家對非洲百年的經營。也因為如此,在西方以及一些非洲國家精英的眼裡,中國似乎成為非洲新的殖民地宗主國,其對非洲的「掠奪」和「破壞」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此指責,中國是相當敏感的。從習近平訪問非洲的三國名單以及習近平釋放的資訊來看,中國的非洲外交正在發生一些重要的改變。 在這次習近平走訪的非洲名單上,南非是不可避免的。這不僅僅是因為南非是非洲大陸上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主要還是因為金磚五國峰會在此舉行,習近平要參加峰會,就無法繞過南非。但是,對首訪坦桑尼亞和尾訪剛果,則是精心的設計。說老實話,近年中非貿易的急劇增長,主要還是拜中國對非洲石油礦產等資源的大幅度需求所賜,而這也成為中國被批判對非洲掠奪的最大原因所在。因此,這次習近平訪非,故意繞開對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等資源大國的訪問,而是選擇了坦桑尼亞和剛果。 訪問坦桑尼亞,習近平要傳遞的是中國非洲外交的緣起。北京70年代對坦桑尼亞尚比亞鐵路的援建,是中國贏得非洲國家支持的重要源頭。而在這幾年中國對非洲資源的爭奪大戰中,坦桑尼亞這樣傳統的非洲邦交國,地位相對降低,難怪坦桑尼亞總統透露,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習近平會把訪坦當作非洲之行的第一站。習近平在坦桑尼亞宣布中國對非洲的政策原則以及宣布200億美元貸款非洲,正是要反駁所謂的「殖民說」和「掠奪說」。習近平對剛果的訪問,也是基於這樣的考量,因為剛果是非洲大陸最為貧窮,受內戰禍害最深的國家,也是非洲大陸最大的法語系國家。對剛果的援助加大力度,正可以反過來印證歐洲國家對非洲掠奪的負面歷史,為中國對非洲的擴展正名。 當然,習近平的一次訪問,不可能讓中國在非洲的「罵名」一夜洗淨。中國應該清醒地看到,在非洲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確實可以送去龐大的資金和人力資源,但是,中國目前國內存在的「短視」、「唯利是圖」、「不擇手段賺錢」、「官商勾結與貪污腐敗」、「毀壞環境」等問題,正可以證明,中國的發展模式,不一定適合非洲的長期發展,中國也無法給非洲帶去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更何況,西方國家,比如美國的比爾蓋茲基金會,也在幫助非洲擺脫愛滋病的破壞等方面,投入了中國難以投入的龐大資源。因此,中國應該看到,在非洲與美國和西方國家完全對著幹,對中國的全球戰略和非洲的長期發展未必有利,中國應該與德國等國家合作,共同來開發非洲,這一方面可以減少西方對中國的疑慮,同時也可以讓中國對非洲的資金投入,與西方國家成熟的人權環保等價值配合,具有更大的綜合效應,而這對非洲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事情。非洲需要持續性的發展基礎,而非一次性的「毀滅性開發」。 此外,中國還要面臨另外一個挑戰,那就是隨著中國在非洲的發展,非洲的人口也開始大量湧入中國,並帶來了一系列問題,西方國家在這方面也有很好的經驗教訓供中國參考。由此可見,中非關係的未來前景,充滿了機遇,也有嚴峻挑戰。 【2013-03-27/泰國世界日報】( N8 I2 [! c9 y& V% i8 |- O
( g% _& [0 H' f$ s5 b& h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e. G: b- j# ~' w.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