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期待一位沒有人為設置禁區的張志軍

北京新任台辦主任張志軍昨日在平潭「兩岸關係研討會」首度亮相,並發表如同就職演說的兩岸政策論述。 張志軍的形象,蘊斂而不張揚,真摯而不賣弄;至於政策觀點,善意而無霸氣,進取而不倒退。總的來說,張志軍給人的第一印象,不錯。
& a6 X! B$ Z" B: ^2 `tvb now,tvbnow,bttvb他說,未來大陸對台行之有效的做法不會改變,要變只會變得更好。他甚至引據鄧小平的語錄來強調這個說法,鄧說:「路子走對了,政策不會改變;要變,也只會變得更好。」& I: |' N0 `# M" \  b/ O
關鍵詞應是:「要變,也只會變得更好。」張志軍指出,兩岸關係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此語與本報三月十四日社論所言一模一樣。其實,近年來兩岸關係逆水直上雖是事實,但不進則退的陰影也一直存在;倘不能「變得更好」,就難免會有「變壞」的風險。tvb now,tvbnow,bttvb. w- H/ ?7 H/ w2 [% h5 k
不必諱言,變好變壞的關鍵在兩岸政治關係,而張志軍談話的亮點正是他就解決兩岸政治問題提出了三點看法;這是北京首度涉及「解決兩岸政治問題」的方法論,應予重視:一是要正視這些問題,不應有人為設置的禁區;二是要積極思考,努力探尋解決之道;三是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逐步累積共識。8 r4 w" j: P* x7 n, Q7 ^9 e
一目可知,這三點的樞紐是在第一點。首先必須沒有了「人為設置的禁區」的第一點,始有第二點、第三點可言。目前兩岸政治議題,台灣當局固有「人為設置的禁區」,而北京當局則更多「人為設置的禁區」;這些禁區,使得「只要堅持一個中國,什麼都可以談」之類的說法幾乎成為空話,因此也就不會有第二點、第三點。
1 T/ y( G2 Z2 d) X5.39.217.76例如,張志軍昨天說:「雖然兩岸之間還有不少分歧,但雙方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在維護一個中國架構下尋找連結點,擴大共同點,增強包容性,是完全可能的。」然而,明明是指「雙方從各自現行憲法與法律出發」,卻只能說成「雙方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這是否「人為設置的禁區」?能不能變?若要變,能否變得更好?
/ d0 i' F4 A/ F2 F+ W  |% j3 s: ztvb now,tvbnow,bttvb正因「一中定義」有了「人為設置的禁區」,所以台辦張志軍主任來台能否稱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為主委就成了問題。雖然張志軍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名義、身分、方式等問題都好解決;但是,「雖是有心人,只怕進禁區」,問題在如何解決王先生與王主委的稱謂問題?, f' O) _: |+ M: p
張志軍對來台訪問事似乎相當熱中。他說,前任王毅以任內未能來台為憾,「我接任後這個遺憾不應該再有了。」那麼,兩岸能否就從王張互訪開始,拆去「人為設置的禁區」,互稱主委及主任,把黑桃叫做黑桃。這個死結必須變,且要變得更好;如果繼續不變,則張志軍所說的「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交往格局,只怕皆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之虞。
+ e! ]) U4 ?: H* z& Q3 [北京智囊鄭必堅論兩岸關係說:「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這是本報社論在討論兩岸政策時,引據最多次的大陸方面的觀點。要提升境界,要打開出路,首要即在「不應有人為設置的禁區」;但倘若把王先生稱作王主委也在禁區,政策如何可能變,更如何可能變得更好?
# B* u7 \8 c% l) M1 i張志軍的談話相當亮麗,關於兩岸經濟的六點見解尤其令人期待;但北京方面亦知,兩岸政治關係若不能找到「連結點」,一切皆可能化作浮沙建塔。因而,張志軍代表北京首度提出兩岸政治議題的方法論,且以「不應有人為設置的禁區」為第一點,我們深表肯定;而這個禁區的中心地帶,即在「雙方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的觀點,能否走出「雙方從各自現行憲法及法律出發」的「禁區」。
" _/ Z- P7 A# D4 ]& r5.39.217.76我們亦認為,若能如張志軍所言,可由學術機關、智庫(當然亦應包括媒體)等先進入「禁區」探索;但這其實也是「說來容易,做來不易」,問題在於真的「什麼都可以談」嗎?0 X# {& ]3 t3 K( f( V: D( z- }) P4 c
平潭大會首日,張志軍以台南的虱目魚三吃宴客。吃虱目魚的第一道功夫就是剔刺,刺剔掉了,如同將食客的「禁區」也解除了,如此始能享受到虱目魚的美味。 5.39.217.76: [3 y' x4 n0 q
# C/ I% A. y6 H" ]8 H: f$ `

& c, V# c4 H7 }8 E【2013/03/23 聯合報】5.39.217.76$ F! K* E: x  @8 c

9 n& h$ L5 G" ~& m, a* c公仔箱論壇( l$ Y( ~( S3 m" E- a' H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