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r] [tr][td] 【聯合晚報╱社論】: e7 N r* ~( }# _/ U: ^
| 2013.03.21 02:57 pm | [/td][/tr][tr][td] [/td][/tr] [tr][td]關於年金改革,最近傳出銓敘部大讓步,據說由於公務員反彈激烈,只好把退撫基金提撥比例,由原先規畫的政府和公務員各負擔一半,下修為公務員40%、政府60%。如此一來,政府負擔加重,又是納稅人買單,與勞工退休制的差距更大了。消息一出,勞工憤憤不平,公務員再次成為箭靶。孰令致之? 在此同時,對公務員形象不利的新聞一件又一件傳出。政府的新辦公大樓據說將成蚊子館,因有部會拒絕進駐,嫌空間小又嫌上班遠;公務員的帶薪病假優渥到不合情理;甚至連故宮都傳出員工福利「自肥」的新聞。突然之間,公務員好像變成了坐享其成的既得利益者,變成了拖垮國家財政的罪人。 從去年下半年的勞保破產危機開始,社會上出現了「公/勞對立」的思考習慣。公務員的待遇拿來和景氣不佳情況下的勞工待遇相比較,當然容易引起社會的不平之鳴;再加以政府稍欲改革,就見公務員反彈,動輒以「鐵票生鏽」相要脅,退休將領一度的「造反說」堪稱代表性心態。這種種現象,當然會使勞工與普遍民意更升高了對公務員的不滿。 公務員儼然變成全民公敵,與其全怪社會氣氛不友善,難道公務員本身的表現不該負起責任嗎?雖說現今處境具有歷史因素,但長年以來公務員「死水一灘」的景象,欲從制度上稍加改革都困難重重,考試院推動的考績法丙等制度變革一再妥協,這給社會大眾帶來什麼樣的印象?而所謂「公務員反彈激烈」的說法更令人不解,砍福利當然沒有人會高興;但勞工的怒火和輿論批評的「不正義」,難道不必計入「民意反彈」嗎?政府改革處處受牽制,以「公務員反彈」為擋箭牌,但改革怠惰看在民眾眼裡,執政者不擔心付出更大代價嗎? 社會對公務員失去信任,甚至對改革失去期待,絕對是不健康的現象。現在即使是政務官有遠見有魄力,想要有所突破建樹,但凡欲進行一點制度改革,往往在還沒走出公務體系統就先大打折扣,還有什麼事做得成?重建公務員自尊,就從少一點「公務員反彈」做起吧! 1 x) I/ {# v, C% \
公仔箱論壇, O0 D7 O$ K |0 M5 |8 z
【2013/03/21 聯合晚報】
) m( p1 n, u' h, y6 p) e5.39.217.76[/td][/tr]5.39.217.76% n* ? Q( `, @% u, a6 N6 V
D# [, V" _! P. Q( n" F2 x: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