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陸改革激烈交鋒 大妥協,小進步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大陸改革由農村轉進城市,看似企業改革成為重點,實則政府機構改革才是焦點。政府機構改革,伴隨領導層換屆,每五年一次。改革永遠是在交鋒中揭起,在妥協中收場。這次改革,當不例外,成或敗都掩映在妥協之中。 中共多年來,政府機構已大改,早在一九八二年,機構改革焦點圍繞著幹部年輕化,其實是胡耀邦想從體制上入手,解決人的問題。那次改革,當然也是有成有敗,但為五年後的改革,掃平了重大障礙;一九八八年趙紫陽主導的改革,就提出了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當然,稍後的高層鬥爭和後來的六四事件,令改革以泡滅收場。 此後中共的數場機構改革,嚴格地說都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建構相關連,包括一九九三年提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九九八年提出解決政企不分問題,二○○三年朱鎔基提出建立廉潔高效的政府,二○○八年的改革,就是「大部制改革」。這些改革,其實主要精力用在「拆廟送神」上。 這次改革,看上去新領導層是大妥協,不僅是機構裁重組的「大」字,實現不多,甚至到最近,「大部制」也不提了。看看原來傳說要裁撤的部門官員,出來洋洋得意地說機構不變,已可知台下交鋒之劇烈,以及作出妥協之不已。 但這次改革的籌劃和準備期中,有一個未為人注意的細節,就是過去國務院機構改革,是由中共中央全會討論後提出「意見」,國務院根據這個「意見」,去制訂一個改革方案,再提交給全國人大審議。而這次改革,是由中共中央全會直接討論審議方案,然後由國務院提交給全國人大審議。 再一個是,今年的改革方案,從題目到內容,都不只是機構改革,還加上了職能轉變。而且不只是伴隨機構改革提出職能轉變,還提出要把職能轉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要求。實際上是告訴大家,這次改革重點是職能轉變。 回顧一九八八年的機構改革,就是強調職能轉變,當年的政府機構改革前,國務院常設機構有七十二個,非常設機構有六十七個,還沒有算那些直屬的、臨時的機構。如此龐大的機構,改革沒有強調機構的裁撤,而是強調職能的轉變,為什麼?是因為之前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要求,政府機構改革,被定位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這次機構改革,雖沒有十八大為之作出政改的清晰定位,但把職能轉變列到改革名目上,融進改革方案中,在一定意義上,是繼承中共十三大的遺志,是不叫政改的政改。這正是這次機構改革,在大妥協的退一步中,求得的進一步。(系列二)
3 q1 j  D. b( Z' N4 W2 i4 T4 H9 }tvb now,tvbnow,bttvb

; }5 S1 b+ L; ?2 P5 K/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013/03/10 聯合報】+ h: z% U* c5 b$ r+ ]7 o

. l! G2 Z4 K0 t1 t, `tvb now,tvbnow,bttvb
( _+ u# q( |2 v% X' L7 i'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