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建造業輸入外勞非對症下藥

謝偉銓 立法會議員 / ?# c8 g* l  A, j

. Q2 m5 x" o  D3 I% c/ @$ y香港建造業的質素為世界各地所認同,未來10年將會是建造業的黃金時期,當局應從問題的根源處著手,培訓更多新血,將優良的技能傳承至下一代,才能避免出現人才斷層,甚至青黃不接。若現時輕言輸入外勞,只會適得其反,當局必須審慎考慮。
% y1 [; ~% ]) A7 x, F# J* V%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h& B- p% A+ R. p4 i: M
預計未來5至10年,建造業將會非常蓬勃,生機處處,因為除了政府各項大型基建工程外,市區重建項目、增建公私營房屋單位,以至啟德發展計劃等項目相繼開展及動工。但有業界人士認為,現時求才若渴,恐人手不足會拖慢工程項目進度,因而要求政府考慮輸入外勞以應付市場需要。 - ~6 m' L7 P/ j, D" g

1 }3 |9 X8 w  Y' c. h; Qtvb now,tvbnow,bttvb提升待遇 改善形象 tvb now,tvbnow,bttvb. V8 r+ R1 y" X  r8 r. l

/ X: M# _! L  W8 k# K5 e7 o3 P*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對於應否引入外勞,筆者認為,短期沒有迫切性。輸入外勞對承建商而言,可能憧憬會節省成本,但外地工人質素未必較本地工人佳,而且,輸入外勞亦非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人才荒的問題。要改善建造業人才短缺,避免出現斷層,甚至青黃不接,必須從問題的根源處著手。根據數字顯示,現有的30萬名註冊工人中,年屆50歲或以上的佔當中人數的一半,只有13%的員工年齡低於30歲,反映行內缺乏年輕一代的新血。究其原因,是建造業予人辛苦、沒有前途的印象,危險性較高,以及建築工人的社會地位被看低,以致難以吸引青年人入行,大多數父母亦抗拒子女從事相關行業,令建造業經常面對招聘困難,加上本港教育和培訓方面未能完全適時且有效地配合,才令老化問題擴大。
& j& N- S7 q9 B! w2 `& a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n5 h6 k. T; K' ]2 T" ?
筆者認為,要解決有關問題,當局必須提供誘因,吸引年輕人入行,包括薪酬、津貼、假期、進修、晉升等待遇都應提高;此外,當局應為建造業工人塑造專業的形象,改變以往建築地盤凌亂、危險的印象,例如透過加強工地安全及管理、改善地盤環境和衛生,將「地盤佬」、「三行佬」不修邊幅的行為洗脫,提升建造業工人的社會形象。另外,在地盤工作,予人風險較其他行業都要高的印象,故此,政府在保障和加強職業安全方面,都應做得周全完善。
/ G  C( T4 L9 L6 ^9 V! D1 l) c
8 r/ P  r# t* K( \5.39.217.76加強專業化 確保學以致用
$ N! @: B- Y! K6 `. f1 x4 U* R公仔箱論壇; Z" t) _) P) o* I% D" w, P
至於教育及培訓方面,一直以來,本地大學及大專院校對於提升技術培訓的教育工作都不夠熱衷,令建造業的各項技能資格未得充分發揮和認可,所以,我們必須從教育著手,培訓更多一專多能的建造業員工,為在學的年輕人提供更多實習機會,讓他們一展所長,學以致用。另一方面,政府亦要完善發牌機制,在提升建造業工人技能的同時,亦能令工人的專業技能得到認受,多管齊下,相信可以令有志的年輕人對建造業的印象改觀,吸引他們入行。最後,透過改善工程流程和完善的項目資訊,善用閒置工人,令原本做散工的工人可以變成長工,避免出現「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情況。 公仔箱論壇1 m- W2 K( J; v! S

1 F* `. p% t% F7 N2 z* ^1 q$ K; p香港建造業的質素為世界各地所認同,未來10年將會是建造業的黃金時期,當局應在這個適當時機,培訓更多新血,將優良的技能傳承至下一代。若現時輕言輸入外勞,只會適得其反,當局必須審慎考慮。
) `: c2 `; m* Z1 Xtvb now,tvbnow,bttvb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