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建造業輸入外勞非對症下藥

謝偉銓 立法會議員 5.39.217.76; e% l, ^6 y, Z+ h' I; ?5 b

0 Q1 U6 D, w6 {1 A$ \, ^9 {2 Gtvb now,tvbnow,bttvb香港建造業的質素為世界各地所認同,未來10年將會是建造業的黃金時期,當局應從問題的根源處著手,培訓更多新血,將優良的技能傳承至下一代,才能避免出現人才斷層,甚至青黃不接。若現時輕言輸入外勞,只會適得其反,當局必須審慎考慮。
1 ^' z) u& d) e& C5 ztvb now,tvbnow,bttvb
+ _1 N3 V$ ^4 X4 I5 ~& [tvb now,tvbnow,bttvb預計未來5至10年,建造業將會非常蓬勃,生機處處,因為除了政府各項大型基建工程外,市區重建項目、增建公私營房屋單位,以至啟德發展計劃等項目相繼開展及動工。但有業界人士認為,現時求才若渴,恐人手不足會拖慢工程項目進度,因而要求政府考慮輸入外勞以應付市場需要。 5.39.217.76' n- b: {- C- V* u

$ W) K* j  L3 ~0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提升待遇 改善形象 2 G3 G  ^7 y  t  G( q

. Y  r( e* }- z; J3 j對於應否引入外勞,筆者認為,短期沒有迫切性。輸入外勞對承建商而言,可能憧憬會節省成本,但外地工人質素未必較本地工人佳,而且,輸入外勞亦非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人才荒的問題。要改善建造業人才短缺,避免出現斷層,甚至青黃不接,必須從問題的根源處著手。根據數字顯示,現有的30萬名註冊工人中,年屆50歲或以上的佔當中人數的一半,只有13%的員工年齡低於30歲,反映行內缺乏年輕一代的新血。究其原因,是建造業予人辛苦、沒有前途的印象,危險性較高,以及建築工人的社會地位被看低,以致難以吸引青年人入行,大多數父母亦抗拒子女從事相關行業,令建造業經常面對招聘困難,加上本港教育和培訓方面未能完全適時且有效地配合,才令老化問題擴大。
0 `  y& H2 Z# Xtvb now,tvbnow,bttvb
% U0 f5 J3 k1 @0 l: J3 \5.39.217.76筆者認為,要解決有關問題,當局必須提供誘因,吸引年輕人入行,包括薪酬、津貼、假期、進修、晉升等待遇都應提高;此外,當局應為建造業工人塑造專業的形象,改變以往建築地盤凌亂、危險的印象,例如透過加強工地安全及管理、改善地盤環境和衛生,將「地盤佬」、「三行佬」不修邊幅的行為洗脫,提升建造業工人的社會形象。另外,在地盤工作,予人風險較其他行業都要高的印象,故此,政府在保障和加強職業安全方面,都應做得周全完善。
  @0 _" H# ^/ ]0 t( Z- P% s5.39.217.76公仔箱論壇5 }& C+ s& E. ?8 U7 R8 ?
加強專業化 確保學以致用 tvb now,tvbnow,bttvb" B' ?3 I' u2 ]# h& Z, L3 M2 R

8 y, ^$ r0 E& e6 X% \% E  c5.39.217.76至於教育及培訓方面,一直以來,本地大學及大專院校對於提升技術培訓的教育工作都不夠熱衷,令建造業的各項技能資格未得充分發揮和認可,所以,我們必須從教育著手,培訓更多一專多能的建造業員工,為在學的年輕人提供更多實習機會,讓他們一展所長,學以致用。另一方面,政府亦要完善發牌機制,在提升建造業工人技能的同時,亦能令工人的專業技能得到認受,多管齊下,相信可以令有志的年輕人對建造業的印象改觀,吸引他們入行。最後,透過改善工程流程和完善的項目資訊,善用閒置工人,令原本做散工的工人可以變成長工,避免出現「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情況。
% p6 |$ W/ Q$ Z; y9 ?$ ]8 \% htvb now,tvbnow,bttvb/ r! J6 D; u' z6 c
香港建造業的質素為世界各地所認同,未來10年將會是建造業的黃金時期,當局應在這個適當時機,培訓更多新血,將優良的技能傳承至下一代。若現時輕言輸入外勞,只會適得其反,當局必須審慎考慮。 % L9 F" E0 v) M5 I$ `5 B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