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出的年金改革方案,對軍公教年金用心之深,似難挑剔;但相對而言,對勞保年金卻顯得下手粗疏。如此方案,恐難教九百萬勞工吞得下去。 在軍公教部分,政府仔細考量了十八趴領取先後的不同狀況,也對不同類型公職的退休年齡作了區隔,對所有條件都預留相當空間,可謂無微不至。相形之下,對勞保年金卻只用「漲費率、降給付」的公式對付,勞工得連漲廿三年保費。勞工必須多付、少領、再打折,這誰能接受? 馬總統願意擔起年金改革的歷史任務,誠非容易。但如果改革手段偏差,最後可能到達不了目的地,這是「實然」不能脫離「應然」的道理。馬總統形容改革是在懸崖邊「架橋」,但現在人們看到的是兩座不同的橋:軍公教年金那座建得工整美觀,而勞保年金這座橋卻是草草拼湊。九百萬勞工大軍,會願意走過這座橋嗎? 政府把軍公教和勞工年金放在一起改革,就必須接受各界將兩套制度相提並論。軍公教月退所得替代率至少高達七成半到八成,而勞工卻僅三成,這是天壤之別。在這種情況下,勞保改革若只留下「繳更多、拿更少」的印象,甚至愈到老年還要遞減,馬總統就算自願放棄十八趴,也恐怕不能強求勞工接受這是合理的改革。 日前勞委會處長李來希因不滿軍公教年金改革砲轟中央而遭調職。試想,勞委會官員不積極為勞工爭權益,卻不惜為自身利益槓上長官;這次勞保年金如何得出這樣的改革方案,實啟人疑竇。 5.39.217.763 ]6 H' S7 Y# U1 |7 g" v S! c
tvb now,tvbnow,bttvb' f' v: d, Z) T( e: U
/ \/ P5 I0 `0 [! }# C【2013/01/31 聯合報】( k; A( n$ K# D. |
( M, o2 S* a' s8 J3 C2 U% V K5.39.217.765.39.217.76' x+ K" u% c8 Q$ v4 H, g2 x7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