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學測國文科試題,偏向生活用語、現代詩文、流行歌詞、對聯活用、古典小說及古典散文。題幹取材跳開以往熱門的古文大家,白話文選了陳芳明、顏崑陽、林燿德、凌拂、王文進等作家。作文清楚引述曾永義文章「愉快人間」,要考生深刻體會人生,貼近生活易發揮。 不過,今年試題出現了三大隱憂:一、題目類型嚴重「簡化」,同質性過高,甚至有「基測化」現象。二、題目範圍普遍「淺化」,選擇題完全不敢碰觸教育部公布的古文篇章,國學題目更是貧瘠枯弱,營養不足。三、文字閱讀量持續「少化」,不乏斷章取義現象,弱化學生思考與推理能力。 在僅僅廿三道選擇題當中,卻出現十題以上同質性相似題型,無非要考生閱讀一段詩文後,選出最接近本文主旨、最符合文意、最切合核心觀點的答案,如此類似國中基測的閱讀推論性題目重複出現,完全撇開高中國文課程的實質內容,不禁令國文老師們懷疑:浩瀚國學數千載,經典作家與作品不計其數,為何置之不理?硬要將考題簡化到剩下「閱讀判讀」這一條窄路,學生在課堂上為何要認真聽講?記誦理解豐厚的國學常識又有何用?反正到時候考題不過是將一篇陌生的文章斷頭肢解、斷章取義,然後出幾個相近的選項,要考生判讀較接近何者、又不同於何者。這般「速食式」命題思維,怎能培育出具備國文程度的未來人才? 其次,學測國文科的考試時間不足,選擇題和非選題壓縮至兩小時,造成試題文字嚴重少量化。對岸的高考試題(等同於我們學測),滿分一百五十分(含作文),題目的閱讀文字含量是我們數倍之多,取材上涵蓋三、四長篇「現代文閱讀」,到兩、三篇程度深厚的「古代詩文」,其中必出一題歷代正史上的人物傳(如《漢書》、《宋史》、《明史》等),洋洋灑灑,篇幅壯觀;且對岸試題中選擇題占分少,簡答與申論題居多,畢竟選擇題的僥倖成分高,未必考得出學生的邏輯思辨與表達能力。 只不過,非選題增多,勢必加重閱卷人員的負擔,降低閱卷效率。但是每年有數百萬考生大軍的對岸,都辦得到,台灣未嘗不能。我們的題型簡化、題目深度已不足,若是文字閱讀量再少化,那麼未來孩子怎麼面對市場,競爭力何來?我們怎能培育出具思考能力的現代公民?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國文試題的過度簡化、淺化與少化,只是窄化、弱化更愚化了學生應有的程度。近年試題更走向題型單一、質量貧弱的現象,嚴重扭曲了國學意義和價值。教育當局應重視國文教育,將學測作文獨立成單一考科,以加大非選擇題的出題空間,千萬莫讓孩子只靠斷章取義、投機猜猜意涵,而忘了精準閱讀、獨立思辨、深度思考、流暢表達的必備能力!
/ V" k( J5 F$ V& E! _公仔箱論壇
1 M1 v. d, w" r% g' P【2013/01/28 聯合報】
$ t9 Y- r2 W: ?公仔箱論壇( Z& K n0 ?( @5 H; e4 w!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Z0 [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