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陶傑: 雨果和我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3-1-12 06:11 AM 編輯
4 ~, g% A) a, _* U0 @tvb now,tvbnow,bttvb' ^0 _, x- p5 H
陶傑: 雨果和我5.39.217.76+ p# \1 e$ s4 _% E

0 q2 W# g- z5 [  |! l# q/ \: Y# z公仔箱論壇

7 n$ b6 {2 Z) U9 y( ltvb now,tvbnow,bttvb電影《孤星淚》上映,改編自音樂劇,音樂劇又改自雨果的名著。
" r# G. H* w( i! l4 {' H  h- _

# w' x% t$ {4 v9 Z. J& a據說美國有一對夫婦,看完電影後大哭不止,感觸良深,覺得戲中的情節太慘。! p% _( h( m6 @1 {
tvb now,tvbnow,bttvb+ i" }+ }: p/ ?5 Z: ?) u) H, e
天真的美國人,會投胎,自從南北戰爭之後,生活富裕,又有信用咭無窮無盡的碌消費,那裡知道一個「窮」字怎寫?少見多怪,看到十九世紀法國的現實小說作品,也哭得死去活來,卻逗得他兒子大笑不止,把短片上了網,也算是一道甜品。公仔箱論壇0 k- M/ Q) Q+ k; k' m! Q
# ~0 }2 c; U6 u6 K3 l' }# m
雨果是十九世紀歐洲的良心文豪,不但小說和詩並長,而且決定用一支筆改革社會,是一位文學的革命家。雨果天生是人道主義者,同情弱小,喜歡鋤強扶弱。《巴黎聖母院》就是寫中世紀神權對人性的壓迫。
) A* @# B) U2 W$ z

0 B0 O+ b9 O7 N) ^9 ttvb now,tvbnow,bttvb雨果的小說以情節曲折見長,甚適合中國讀者口味,加上作品的反抗意識,清末民初,最早受到中國知識分子愛戴,因為雨果筆下的悲慘社會,與中國太相似了,特別是《孤星淚》:官府無道,酷吏橫行。
, {9 n( r1 \( F1 s- D# y" s! X

: k9 r/ e' _) F8 ~8 f) Z  }但是《孤星淚》裡的法國再慘,也慘不過暗無天日的王朝中國。當年情僧蘇曼殊看了大受感動,用文言把小說譯出,並成詩一首。詩本身我記不得了,只記得頭一句:「師梨囂俄是我師」。師梨者,詩人雪萊,囂俄者, Hugo也。雪萊也是一位革命詩人,信奉無神論,性好顛覆神權建制。蘇曼殊視這位革命詩人為恩師,中國那時多風流人物,惺惺相惜,下啟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也不無道理。
1 B+ _8 ?, u$ f# r/ q" ~& S
, G+ w' n2 {( b8 G: R5.39.217.76十九世紀歐洲文學以小說見長,而小說也是寫實主義的大豐收期。法國有雨果,海峽對岸的英國狄更斯,也用冗長的篇幅,寫盡社會不平的現實。十九世紀長篇小說是時興,一來報紙發達,要刊登連載小說,二來那時有一股風氣,小說家寫作,都以「鬥長」為競賽。也許是受了俄國的影響,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人物繁多,故事由盤古開天闢地講到太空人上月球,若講故事的技巧差一點,也會令人掩卷。. Z6 W# a/ D: {2 Q3 w
! U- A* o0 k0 M7 J0 b
其次是當時寫作的題材豐富。十九世紀的歐洲是一個動人的世紀:工業革命初見成果,工廠處處興建,沒有技術的工人大量被淘汰,現代資本家形成,貧富懸殊對立,福利主義一時未建立起來,但十八世紀盧梭的人權思想卻百年發芽,自由知識分子抬頭,鼓吹平等博愛,法國大革命精神延續。tvb now,tvbnow,bttvb; ?" C6 |: w3 \- j

, I& U+ ~: y7 ^. C+ i5 k; E十九世紀是一個激情的世紀,也就是今天許多平庸渺小的人恐懼萬分的「激進」時代。《孤星淚》裡的法國七月革命,就是法國大革命的續篇:本來推翻了王朝,建立共和,沒想到拿破崙出來標尾會,做了歐洲的大皇帝,拿破崙被英軍擊敗,法國出現政治真空,早被處死的法王路易十六,其波邦王朝的後裔、他的弟弟路易十八從國外流亡歸國,復辟王位。路易十八死後,又輪到小弟查理當政。查理玩了十年又死了,國會竟然選出路易菲力,不是做總統,而是當國王。如此狎玩,當然不會「政治改革」。公仔箱論壇# `1 U) c$ K# {6 g, W
# W. ~3 ~+ [# Q4 v8 S1 _/ x
《孤星淚》在如此背景下產生。十九世紀的法國政治沒有什麼人才,在大革命和拿破崙之後,進入「反高潮」。所以英國的歷史學家對十九世紀的法國興趣不大,但對一七八九年的大革命,研究功力用得極深。5.39.217.761 I( L3 m& {4 ~. b1 o) B

0 \2 r' p. F( x" n1 Q確實,這樣的背景孕育小說家,是最好的土壤。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巴爾扎克的《高老頭》和《人間喜劇》,我在英國都讀過,先看英文,再用英法對照看原文,確實是小說中的珍珠和寶石。雨果的筆觸像梵高的畫筆,情感充沛,而巴爾扎克寫巴黎各階層百態,風格帶點陰冷,又像塞尚的蘋果了。看這兩家小說,而與幾乎同期的法國印象主義繪畫並賞,自然有許多心得。
% x. Z3 f  V4 x1 rtvb now,tvbnow,bttvb

( z( k5 s1 A) I; @tvb now,tvbnow,bttvb俄國小說到杜斯妥耶夫斯基,更將小說的人道和宗教推到頂峰。十九世紀百年,歐洲的文學把人性看透,令人看得蕩氣回腸。許多年前,在窩域大學的宿舍,從巴爾扎克到杜斯妥耶夫斯基,我看了一本又一本,不只當初是為了考試,最後為小說的情節精神所吸引,《惡與罰》令人掩卷痛哭。此時曙色透過玻璃窗,看見大學校園綠草如茵,清晨的鳥鳴盈耳,那樣的情景多愁善感得那麼美好,事過境遷,是一去不復返了。公仔箱論壇8 C! V/ L( T8 K4 N

4 F# A9 {# y6 R" V' o' O4 o香港的教育輕視文學,中國人傳統讀小說更遭家長稱為「勤有功、嬉無益」的頹廢行為,而不知道小說可以是文學中的極品。十九世紀歐洲長篇的風氣,一路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學者托金的《魔戒三部曲》也是厚如磚頭,在神魔奇幻中體現哲學和神學。自此,西洋的長篇小說已經寫到頂峰,最後沒有什麼人才了。正如唐詩之後,宋詩就不行了,明詩更加不堪。也就像倪匡說的,人在這方面的創作,配額用完了。
/ {) _; C% v3 y0 w. \6 wtvb now,tvbnow,bttvb
公仔箱論壇, Y5 k# A+ X0 g$ s. K' B
十九世紀中國的小說,在《紅樓夢》之後,清代雖皆是俗品,但今日看來,其文字的清麗也比今日滿紙的官腔濫調好得多。香港的教育漠視文學,尤其不看小說,是兩三代人的損失,一切只讀金融商管和 MBA,對人性的醜惡和陰冷缺乏了解。所以大陸人跟香港打交道十幾年,都把香港人的天真愚昧摸了個底透,覺得香港人笨。今天香港與大陸玩政治,一個是三歲小孩,一個是老人魔精,哪玩得來?看一齣《孤星淚》就感動得痛哭流涕的美國人,固然是缺乏文化根基的表現。5.39.217.76# X. }  d, k5 N1 v

% k" K$ c5 y, P0 I3 ^5 o1 `8 Z文學修養是必要的,不是要培養蒼白的文藝青年,而是文字與歷史,能訓練品味、教化人性、從中學做人。雨果的小說,是虛擬的歷史,精煉的哲學,更是各樣營養兼而有之。書到用時方恨少,香港幾十年來所缺少、排斥、輕視的文史哲各科,包括小說,就像小孩成長之後,缺少了許多抗體,今日面對各種病菌,必付出慘重的代價。
' z5 r3 e0 y- E& ntvb now,tvbnow,bttvb$ J7 P& X2 Q3 u! B
蕭海燕﹕《孤星淚》與香港啟蒙0 f2 H% x* ~. }5 q" w9 G$ t

# ?: \+ S5 f9 K9 C8 mtvb now,tvbnow,bttvb

; G/ Y9 A. ?4 {5 O$ C/ n$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新紀元」(2012年12月22日)清早,首先給小孩子兌現看音樂劇電影Les Misérables 優先場的承諾。此部改編自在倫敦連續上演16年仍氣勢磅讛的音樂劇《孤星淚》之作,更掌握法國文豪雨果1862年的同名原著(原譯《悲慘世界》)之神髓。2003年歐美金融經濟大繁榮,無懼恐怖主義與戰爭陰霾,浪漫幽默的LoveActually在聖誕檔期風行世界,但2012年,世界目睹美國經濟在「華爾街神話」一夜爆破後多年未能復蘇;歐洲飽受歐債危機打擊數年,部分國家瀕臨破產,高失業引發青年騷亂老人自殺,知名大學學生賣淫交學費……第一世界如是,第三世界生活將如何?今個聖誕,這部澳洲班底英國製作的新「悲慘世界」自更觸動世人。
$ V$ Z+ g8 k8 c6 m+ W公仔箱論壇
4 ]& u* S" u8 Z; }8 |+ w+ \tvb now,tvbnow,bttvb香港正慢慢從「中世紀」重新擧蒙
! D' N# v9 b2 N& B5.39.217.76$ n8 J$ f1 j+ o/ {& L
電影贏得香港觀眾普遍好評是有些意外的:一直在港隱於市隱於朝的朋友說,三數年前即使香港的社會經濟問題已很顯著,但若在聖誕假期向朋輩提及音樂劇——還關於「悲慘」——必被扣上「裝高檔」、「崇洋」、「負能」、「太悲」等「階級/社會不正確」的帽子。可是一部鼓勵法蘭西以及世人以愛、堅持和希望,克服連番革命失敗、戰火、飢餓、貧病和工業化初的殘酷剝削等,何「負」之有呢?固然那是我們推崇反智、抗拒文字、人云亦云和退化性兩極思維的結果,但經歷去年衝擊,相信香港社會正慢慢從「中世紀」重新擧蒙。
/ D, R1 T( y8 Utvb now,tvbnow,bttvb

" l) g9 `* e+ I公仔箱論壇回歸歐洲歷史和社會,雨果其實寫什揦?首先,關於1832年的巴黎起義,香港中學歷史課本只有一句,然後就是講德國意大利統一時提及的1848年歐洲革命潮,一如中史書講辛亥革命後的「二次革命」般輕描淡寫。留學時,英國教授和同學在我們看《孤星淚》前總提醒,在倫敦看關於法國歷史(尤是法國大革命)要注意是否公允:音樂劇非常忠於原著(否則每周末不會絡繹不絕有法國遊客來捧場),但開始了解英國本身自「光榮革命」後因採取漸進式議會憲政改革模式,保留了君主制,對法國大革命的急風暴雨、政治激情和血腥革命模式,甚至將法國皇室送上斷頭台非常恐懼。公仔箱論壇* `' b* D) |  c, G, a4 A
5.39.217.76) J3 p* `/ D# Q$ f1 i
歷史之弔詭
6 [# e) c- f- s( Htvb now,tvbnow,bttvb  f, q+ I% R9 U! J. l' |7 g. B" @" I
歷史之弔詭是,英國在大革命前常對法國發放印刷品,以宣傳路易十六驕奢淫逸(包括瑪利皇后沒說過的「沒粗麵包不如吃牛油蛋包(brioche)」 ),到革命推翻王朝甚至演變成濫殺貴族和清黨的「白色恐怖」,倫敦始睡不安寧。可倫敦本為自身利益的憂慮,卻又非無客觀人文道理:法國大革命像大爆炸般動搖了歐洲諸國王朝,迫使歐洲進入現代和民主化,但對法國人生活及《人權宣言》及共和理想,卻如《孤星淚》反映:白色恐怖後是拿破侖戰爭,戰敗(1815)後帝制又復辟,人民繼續飢餓貧病(當年爆發過霍亂)。但雨果花上40年寫小說,時間讓他看到幾代法國人沒放棄過對共和及自由、平等、博愛的爭取。小說初段寫的很悲慘,但結局卻充滿希望。
. t# o& V4 W& ^* i* \1 v2 f" E1 b" b4 P( B$ {/ \7 _; m) |1 G) H$ k2 H
其二,我們看電影充滿愛、救贖、永生等基督教色彩,但為何天主教會將小說列入「禁書」目錄至1959年呢?雨果從沒放棄過信仰,但他卻經常狠批法國天主教會及神職人員(clergy)在法國大革命中一直忘記信仰的精神,不顧人民普遍窮苦,卻跟貴族在國民議會、稅收俸祿等階級利益上站在投票統一陣線,結果才導致這幾十年的血腥革命過程。宗教組織(institution)出賣了信仰(essence)。
% C" W' g$ \' E! y" w- H4 X, s+ n& c0 q/ l* N& X4 d; Y
其三,雨果對執法者與法律亦同樣精密分辨:對偏執警察Javert窮追猛打因偷麵包而被判及加刑至19年的逃犯Jean Valjean,雨果(甚至Jean本身)都沒「港式忠奸審判」,Jean明言警察忠於職守沒錯,問題在於當時根本未共和民主,法律仍是專制時代之保護貴族的惡法。Javert最終因良心放過善良逃犯,竟要自殺交代因為他根本未思想解放,仍困在革命前君權神授、王法等於神聖法則(divine law)觀念中。5.39.217.76; R$ P; j, b' U, X7 e

3 U1 T1 @1 S+ h2 Q/ E0 h3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紅白藍」革命理想/ \6 [3 Z% |3 ?. e, ^% Y$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O( ^; n+ [& b! u/ G3 x
雨果在說,群眾可(有權及能夠)一夜推翻封建專制,但革命失敗因為革命者、廣大人民及政府上下,當時都未受普及擧蒙和了解自由民主、共和契約等精神,當革命理想只在少數巴黎知識分子中火熱,結果只是不同人一次次奪權和復辟,繼而是經濟層面的剝削,直至19世紀中開始,將國內悲慘轉移到殖民地分擔,於是本土看來慢慢人道起來了。雨果耗上40年磨此劍,無仇無審判,為的是以文學方式推動法國社會擧蒙,唯有人人明白自由、平等、博愛之可貴,才可真正和持續地完成「紅白藍」革命理想。
0 H8 b( P  S' r: N公仔箱論壇+ e5 h- k! b8 g9 V' C- ~0 R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