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平路:「閱讀素養」有排名?

日前閱報,一個標題讓我乍看很興奮,台灣「閱讀素養」大躍進,在全球從第廿二躍升第九。 細讀下去,什麼叫做「閱讀素養」?主要指國小四年級的閱讀理解力,其中用一套量化的標準,測量的多是閱讀中理解並汲取資訊的能力。所謂「閱讀素養」的原文Reading literacy,翻譯成中文的「素養」頗奇怪,其實「閱讀理解力」就足以形容。「素養」這兩個字有時間感,似乎需要一個累積的過程。
1 \: T7 T6 l/ d# |5 ?躍居前十名值得開心(雖然測量過程與方式都有疑義),但不是我們台灣關鍵的問題,更根本的是該問,台灣四年級學童的閱讀興趣,在長大後有沒有真的成為「素養」,一年一年與時俱增?
# i  Q, Q0 _; k4 H/ @8 M旅行時做個比較就很清楚。在歐美或者在日本,地下鐵或者通勤列車上總有人捧著書(或者捧著kindle等閱讀器),常有人在讀需要莫大專注力的文學小說。看那狀態竟是讀得很入迷。相較之下,華人成年後一般不愛讀書,或者說,不讀沒有立即用處、或者無關現實的書。根據我自己每次在飛機上的隨機抽樣,若是手裡捧著書,大陸人會讀政治內幕,台灣人多是股市財經、勵志健康等功能性的書。
" ?% W. K! P! S3 ^% |1 m* _5 `我自覺長途飛行的機艙是最好的抽樣場所。萬呎高空中,現實暫時隱沒了,兩頭不到岸的時光,對著射下的一束燈光,屈身窄椅上,圈起屬於自己的祕密基地。這孤絕的時刻,你要怎麼在燈下娛樂自己?
3 l% o2 u( B, \!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書頁是翅膀,帶領讀者跨越有限的心靈空間。其中至為純粹與至為抽象的趣味,恰恰與現實面可以兩分。卻是什麼原因?我們台灣人成年後似乎放棄了閱讀的趣味,總需要實用性作為誘因!公仔箱論壇1 ^5 ~7 Q. F% Y! ]) B
成年之後,算算看,有幾次純為了趣味而翻開一本書?步出校門後,讀書無關乎考試成績,還會不會為了純粹的樂趣而買書回家?用那本我喜歡的童書名字A Light in the Attic作為比喻,怎麼把截斷的樂趣聯繫起來?可否把機艙中屬於自己的那盞閱讀小燈,看成童年時,藏書閣樓上充滿神祕吸引力的光源?
, ]7 _, t- Q" ~  V: b  X. q8 S5.39.217.76當年,是什麼樣的好奇,引著那個小孩一階一階往上爬,爬上藏書的閣樓?在想像中,孩子自此發現了閱讀的樂趣吧。可憐台灣制式教育下長大的,多沒有這樣的機緣,讓自己在圖書世界裡玩得忘我,體驗到一個隔絕的祕境。其實,那樂趣記住不忘,自然就發展為成年人的「閱讀素養」!只可惜在課業擠壓下,台灣的孩子很快忘記了閱讀的真義在於趣味。
( e% J/ [4 K) a1 r3 R2 H6 b孩子進入學校體系,逐年升上去,又是學測又是基測,時間被考試填得滿滿的。哪有多餘的心力,由著自己的節奏,自發性地讀一本厚厚的書?離開學校之後,更難在諸般現實壓力下,重新發現閱讀的樂趣。
9 _0 K. \  f& X' i公仔箱論壇在我們台灣,過了某個年紀就不再買書是社會常軌,正因為整個社會都是這樣認定,如同某種反饋機制,一環扣一環。而這擬想的主力消費群如此稚齡,除了影響作者的寫作方向,也影響出版社與書店的選書標準。tvb now,tvbnow,bttvb7 O/ s+ t" e3 c$ E6 Q0 {
總之,四年級程度的「閱讀理解力」只是個基礎,爾後,不為什麼而專注於愛讀的那本書,當讀得那麼入神,這種狀態,才符合我心裡認同的所謂「閱讀素養」。而這成年人的「閱讀素養」,若也有所謂全球排名,我猜,台灣的名次怕是倒著數的。
6 j2 O% ~: E( b0 e9 c( N5.39.217.76(作者為作家) 9 A9 P2 u8 C1 @7 E

7 K# @; W( p# `  dtvb now,tvbnow,bttvb
2 ~. [  M9 `" ~+ ~" F8 t  c% |
【2012/12/22 聯合報】5.39.217.76! a! h; V  n, A) {% g$ X$ ]4 @

/ Y) ]. g8 Q  c$ B' u& J
0 Z3 |0 ^* |0 B  J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