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馬傑偉﹕港產電視劇 如何走到今天

馬傑偉﹕港產電視劇 如何走到今天5.39.217.76% M* ~# e7 t* O0 v+ G0 S3 g
; X; |8 C5 \% ?5 x

6 R& i% ^+ l! ~今天港劇水準不差,畫面高清,廠景、道具、服裝,多年累積經驗,比早年的因陋就簡好多了。製作專業,但卻因循,落後於形勢,沒有文化的創新活力。可以說,技術合格,創意欠奉,失去了社會觸覺與文化上的凝聚力。
0 f7 o' j9 Q7 v' s5.39.217.76

! l5 k1 R6 L  r3 M2 |近月,免費電視是否發新牌?何時發新牌?惹來爭論,無铫與新成立的「香港電視」隔空對罵,亞視還做出神神化化的反發牌騎馬舞示威騷,但在濁水之中,一個千真萬確的事實——而且是畸怪得不可再怪的事實﹕過去很長的年月裏,香港這個700萬人口的現代城市,只有TVB獨攬電視劇的製作,亞視近年已索性不碰成本高的劇集,轉而製作及不斷重播清談節目。《香港電台》只有小量的電視單元劇。你不驚訝嗎?本地免費電視台之中只有無铫拍劇。收費台有線電視早前嘗試找來余安安、葛文輝拍時裝劇,結果並不理想;近年集中搞娛樂新聞雜誌以及其他成本不高的資訊、飲食、旅遊節目。本土劇集TVB獨霸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7 V8 @4 q: V9 a
$ a+ c% a$ ?1 Y  D- X5 H
本土劇集TVB獨霸視壇5.39.217.767 t# {5 l5 \. p" ^  ]4 U

' @: f3 l; n4 ?4 n* F% X; G3 H& P0 G7 X' W
更令人難堪的是,「香港電視」(城電)意圖加入競爭,大哥大TVB竟然千方百計封殺,理由是加入新丁,會令市場惡化,大家搵唔到食!這種不可思議的理由,在TVB電視劇壟斷港人口味的今天,如何說得過去!TVB的幾套電視公式,就是香港人看本土電視的唯一選擇;港劇幕後一大群創作人員,只有在TVB這家大公司才可以展所長,再沒有別家集團可以棲身拍電視劇,弄出來的工作生態是如此扭曲,東家不打沒西家,政府還說什麼要搞好香港的創意產業!
& K# l7 b" h) q6 Q' p
9 _! a- |* D- I-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電視劇是個獨特類型。它不是電影,它細水長流,是一個城市的窗口,反映時代,承載最本土最地道的文化。打動本土觀眾是首要的目標,能否賣埠打入境外市場是較次要的問題。電影較精簡,電視劇儘管婆婆媽媽,但卻訴說我和你身邊的小人物小故事。香港電視劇曾經扮演這個文化角色——1970年代,香港朝氣勃勃,普羅大眾相信(也許是妄想)有朝一日可以飛黃騰達。正因為這種情緒,你看見電視劇裏面,那些超豪客廳與華衣美服,就算觀眾大都是勞動階層,收看港劇心裏有種快樂的代入感!由1970到1980年代,香港電視汲取了社會文化的深刻情緒,化作大家共感共鳴的電視故事。不少港劇散發一股現代大都會的魅力。這就是我所說電視劇的文化觸覺。當年電視行業為市民肯定,在電視台工作是一種榮耀。港劇在華語社會廣受歡迎,被視為摩登進步的品牌。那些年,電視編劇與導演走在社會的最前線。可惜,今天TVB成為港劇獨家專門店,卻走在時代最保守的大後方。連國內的電視觀眾也覺港劇平庸欠新意。
5 j; @: }6 M$ `0 j9 b. @5 u
2 x, O6 R% D8 v6 a6 n公仔箱論壇電視劇承載最地道的文化
. x0 E! s0 M3 z, o公仔箱論壇9 ^" m( p) [, C& z
香港這幾年來經歷大時代的大變遷,有多少好題材可以昇華而成感召人心的電視劇!——貧窮問題、中港矛盾、窩居處處、街道的消失、商場刻板化、80後90後的新生活與新價值冒起,議題之多、情緒之烈、矛盾之深、故事之深刻動人,比七八十年代過之而無不及。但你看TVB電視劇,還是用熟口熟面的公式,視社會大變遷如無物。只有一部《天與地》,說出一句this city is dying,掀動香港人此時此刻的集體感情。此之外,有哪一部,可以出現社會效應呢?對不起,沒有!
/ @/ t6 K8 w  f& ]  P, n2 a.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M$ K! d8 i  Y) [2 _+ v
香港電視發展這麼多年,其實大部分時間是TVB一台獨佔市場。1970年代佳藝電視曇花一現不須提,亞視前身麗的,也只是間竭性的威脅TVB電視劇。早年,TVB稱雄,為什麼仍能觀照社會,拍出港人共鳴的劇集?除了佳藝與麗的電視的競爭外,主要是當年廣告業起飛,電視財源滾滾,而且電視的行政管理仍在摸索階段,所以有不少空間,讓電視劇幕後創作人翻筋斗、展志氣。電視業規範未做到事事規管,並未流水作業把創作化為方程式,創作人自然有機會駁通社會文化,為一個大時代,以生動感人的故事人物,抒發港人心聲。
7 p; z/ n6 }7 X* H/ O9 r+ Itvb now,tvbnow,bttvb
4 G, [& X5 W' r2 U  `/ ^/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當年可以,為何今天不行?發展到今天,TVB已成大企業,所有創作流程機械化,對藝員、員工的控制十分到家。當電視工業成熟,同時遇到TVB獨佔市場的形勢,自然把電視劇的文化觸覺系統化地收入既定程式。你要想像一下,一個有才氣的編導、一個有演技又有腦袋的藝員,他只可在TVB展才藝,別無他選,走不出三色台,逃不出將軍澳電視城,那是一種如何令人窒息的電視創作生態!TVB內部員工怨氣,可見之於年前網上流傳的申訴,亦可見於轉投王維基那些台前幕後的故事。如今那一批希望在新的「香港電視」打拼的「離巢分子」,面對發不發新牌的懸念,其焦灼之情可想而知。
4 i, `6 c* b; s3 b& S6 \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z& s8 b/ X5 A/ w0 p
這一兩年,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年輕人就算也迷TVB藝人,無可逃避地在八卦TVB藝員閒話,但不少「潮人」以看TVB為恥,看了也不認,就算認了也在facebook踩TVB黃金劇一兩腳。對比今昔,以前看港劇覺得in,今天看港劇覺得out、覺得「冇性格」。我再說,電視劇是個奇特的類型,它是本土觸覺的平台,讓一個地方的人可以把百感交集的生活,投進電視劇情節裏。我有一個大膽的假設,今天不少香港年輕人覺得港劇落後,不能以藝員明星寄託認同,青年的朋友情歸何處?就算100個青年人只有一個,因為沒有普及文化的寄情,轉到去社會抗爭運動,對管治者而言,已是一個頗為頭痛的認同轉向。
* j# Y2 e; T; t% |" m5 ^  ?- Y6 c5.39.217.76
( U  S3 H5 t( t公仔箱論壇曲線鼓勵新一代  在其他渠道追尋本土情懷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u; H2 A* o& H7 Q1 R. y

# U3 t' S5 r/ v* p: p

$ a+ {, Z$ I$ z, Y9 o特區政府不要以為,多發新電視牌會為政府添煩亂。你不發牌,讓700萬人看同一個品牌港劇,若這怪現象一直怪下去,那不單削弱了香港文化多元的優勢,亦是曲線地鼓勵新一代香港人在其他渠道追尋本土情懷。其實這也不一定是壞事。不迷電視,在互聯網搞搞震,甚至搞搞社運、搞搞獨立創作,更是可喜新景像。不少學者指出,七八十年代香港本土認同有頗強的凝聚力,當年的港劇與港片興盛是重要因素。港劇活力不再,這一兩年青年一代卻冒起了新一波強烈的本土認同,他們是通過怎樣的平台互通身分歸屬的呢?這可能是另一個引人入勝的文化議題。1 E7 i0 \/ {9 B+ v* {6 U
" O; P' y6 h7 t  v! R  B4 O; ], h+ Z+ I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