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正致力於大幅改善民生,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其中改善民生乃重中之重。中國經驗表明,改善民生非但沒有令經濟發展受損,反而會促進整體經濟的良性轉型。本港施政也應從十八大得到啟示,結合本港實情,效法內地成功做法,以致力促進民生為宗旨,由房屋、貧窮、老人、環保等市民最為關心的民生問題着手,拿出切實措施,讓民受惠。若做到「提高居民收入、促進民生改善、提倡生態環保整體發展」,不僅無損本港未來經濟發展,還將形成持續繁榮的良好契機。 解決本港民生問題,土地資源是基礎。若能致力開發土地、大幅增加樓市供應,壓抑土地成本,那麼就有空間增加基層市民收入,解決貧窮問題;增加政府資助房屋供應,解決住房問題;增加老年扶貧措施,令老有所養;還能推行垃圾回收,市政綠化,通風節能等環保政策,令居住環境更宜人。而種種提高基層民眾收入、促進民生的重大政策,都將釋放市民的消費力,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令經濟更趨繁榮。
" h6 F) U" p. x# J* ~9 Z3 n! e; j 參考內地經驗:過去數年,內地在增加國民收入和醫療改革方面取得驕人成績,人均收入提高8%以上,最低工資提升逾兩成;醫保從無到有,迅速達至96%的覆蓋率;十八大更底氣十足,提出2020年國民收入倍增目標。在全球經濟下滑的態勢下,內地以罕有力度促進民生,不僅沒令經濟大幅倒退陷入困境,反而令國民消費力大幅提高,內需市場大規模擴容,促進經濟良性轉型。今年第四季度中國整體經濟就率先企穩。
3 j3 W2 u( y% K: E# gtvb now,tvbnow,bttvb 促進民生與發展經濟并非矛盾,措施得宜反而會令經濟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本港基層民眾日趨貧窮,買不起住房已成社會重大弊端,社會步入迅速老年化,令本已十分嚴重的老年貧窮問題趨「爆煲」。環境惡劣的舊區改造進展緩慢,垃圾堆填區臨近爆滿。民生現狀已到了必須正視的地步。但政府所有促民生的政策遭遇種種阻力,有人肆意拉布阻礙,有人認為會增加公共資源負荷和營商成本,有損經濟發展。實則本港最大的營商成本,是世界最貴的樓市價格;高樓價擠壓消費力、壓抑各行各業發展、削弱本港競爭力。因此,解房屋難題應為施政重中之重。惟解決房屋問題,提高基層民眾收入才有充足空間;而被高樓價占用的消費力才將得到釋放,有效改善民眾生活。5.39.217.76" H9 t7 {! L& `6 }. d h$ k
不應將提高市民收入視為洪水猛獸。如實施最低工資前,部分人士激烈反對,認為新增人力成本會導致大批中小企倒閉、失業率冲高。但實際上最低工資實施后,基層收入提升一至兩成,就業率大幅提高,中小企請人難的問題得到緩解,社會整體消費能力增加,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日表示,最低工資實施后就業人數增加逾13萬,其中4萬多人是女性。
) |- e! ]6 Q7 r S' R5 z* o公仔箱論壇 針對本港老年化問題推出扶助貧窮長者政策,以及推行生態環保的發展規劃,都將帶來新商機,有力促進經濟發展。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才能令香港擁有可持續的增長力,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 Z+ Y# P! C E6 Y7 J1 \7 C! z公仔箱論壇
, m: B- h' _) r) r3 A" A8 x- |5.39.217.76公仔箱論壇8 V2 ]2 n+ e& G
香港商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