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從人事案看馬英九的兩岸決策

馬英九執政團隊出現人事大調整,國安會、外交部、陸委會、海基會、駐美代表等都換了人,其中最重要且令人意外的莫過於駐美代表的調動,但值得注意的是執行和參與兩岸決策的人事調整,而且駐美代表在相當程度上也深刻涉及兩岸關係。或謂人事決定政策,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在相當程度上必然會有所調整,但究竟會是新局面、新氣象,抑或會就此出現變局,不能不令人存疑。在時機上,馬英九先從油電雙漲決策退卻,決定油價緩漲,但未見相關人事更迭,這說明馬英九執政團隊的政務官,不必為決策承擔政治風險。另一個信號是在野黨放言發動倒閣,馬英九在立法院開議前先更換部分內閣成員,似有意降低在野黨的攻擊火力。但若就政策和人事安排的辯證關係觀察,馬英九的兩岸人事調整並未同步傳達有任何政策調整,若要有調整恐怕更在決策的執行面。再就駐美代表金溥聰在人事令發布後立即接受媒體採訪,特別提到陸委會新任主委王郁琦可以和馬英九畫上等號,這說明王郁琦有如馬英九的分身,意即可以準確落實馬英九的大陸政策。逆向思考金溥聰的提法,難不成出身綠營的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愈來愈難落實馬英九的決策和意志。金溥聰提到台美關係要做到「低調」和「零意外」,馬英九接著向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任處長馬啟思講「低調」和「零意外」。這說明金溥聰可以預告馬英九的語言。馬英九強調台美關係最需要改善的是「高層互信」,這既可以說是要改正扁政府時代的台美關係,但馬執政已邁入第五年了,「高層互信」指涉的應是馬政府任內的問題。何以駐美代表袁健生又可調回台北出任國安會秘書長,這其中必有奧妙,台美之間的「高層互信」看來非要金溥聰出馬不可。正有如金溥聰自言:「我能精準表達總統希望表達的訊息,有效傳遞美方希望我們聽到的訊息」。相對而言,袁健生若無法精準表達或傳遞,又如何可能久任國安會秘書長,這就注定僅是過渡性安排,而非展布新局。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不受對岸和自家藍營歡迎是顯而易見的,但馬英九堅持了四年多,換上來的如果真是馬英九的另一分身,並以分身條件獲此職位,那表示決策不變,人事必要調整。身為政務官的賴幸媛不如總統分身王郁琦,意味著決策執行的力道和分寸要更講究,而王郁琦以分身條件,若再加上在國安會諮詢委員任內的文膽工作甚獲馬英九欣賞,先天決定了更能貼近馬英九的原初想法,也不必排除更能承受馬英九的壓力。至於海基會董事長由國民黨秘書長林中森接任,林中森的最大背景是追隨副總統吳敦義,且在吳敦義擔任閣揆時出任行政院秘書長。論資歷和年齡,年近七十的林中森可謂出身本土基層,兼且老於世故。在相當程度上算得上是吳敦義的分身。就兩岸體制觀察,從陸委會到海基會,恰好是由馬吳體制的分身治理。這或許不是出於巧合,而是頗有深意的人事安排。藍營有關海基會的人事安排,從辜振甫到江丙坤再到林中森,不論聲望、資歷都予人每況愈下的感觸,分身辦事固然可放心,但未必勝任或適任。從馬英九油電雙漲的決策調整,人事不變,再到人事調整,兩岸決策不變的歷程觀察,馬英九應付變局的心思或大於開創新局。馬英九心中的變局,不在兩岸的形勢轉移,而出在總體經濟情勢持續低落,民間對領導人失去感覺和耐性。由此推估未來的兩岸決策,似乎很難期待馬英九敢於開拓新局,而是更趨保守,但求保住現有格局為滿足。必要指出,兩岸互動不進則退,台美若要高層互信,必要精準傳達和傳遞;兩岸和平發展形勢更需要精準掌握,更要讓兩岸變數降低到零意外,在台美和兩岸之間不宜倚輕倚重,人事布局也當如此。       
: j: ^' }+ O9 L0 v0 L# i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Z0 ^( X! ~' j. _: }
5.39.217.765 |  Q% n  L9 ?+ y5 [
2 C2 d- P4 w' A5 c* T" e; Z" G
世界日報社論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