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門大開:身份危機

 ,  描述: 添馬男[蘋果日報]

- S5 r- U: d' q( H7 U" `- A7 ~  ~ 政府硬推國民教育,只會令新生代進一步疏離中國。 馬泉崇攝
" A4 R3 E& V9 H8 c+ l; w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X0 G( _% |, D" @. M  T4 {! `7 a
                大象出來了,下一步會點?tvb now,tvbnow,bttvb, w4 n6 c& Z0 F$ s+ _
林鄭虛晃一招,搞個委員會,呢種舊招式已冇用,關注組只有一個立場,就係先撤回。我相信成個政府冇人諗到一本老左國情教育手冊會搞到咁鬼大劑,到家佢哋似乎還未意識到發生乜嘢事。
8 M* v! j* ?4 J1 S# |# J親政府輿論認為是9月立法會選舉泛民黨派操作之選舉議題,如果政府信以為真,就會繼續錯下去。國民教育爭議背後涉及香港人身份認同,及香港核心價值論述。回歸15年,香港人的主體意識已逐步建立,這種意識並非港獨,而是近於命運共同體,有共同的價值信念,接近普世價值,即核心價值。這主體意識已包括了中國意識,兩者並非互相排斥。但好明顯,在當年教改大旗手羅范眼中,需要強化「中國意識」,所以才有取消中史作為必修科之貪功冒進動作,改以其他如通識去灌輸,而國民教育獨立成科,也是沿此思路而來。
+ h$ w- `) {! t公仔箱論壇中史科取消 疏離感更大5 _6 q1 U' \0 ?/ _8 g
取消中史科後果已逐步顯現,香港年輕人疏離於傳統歷史文化,而通識科討論也引入了時事爭議,與傳統中史科效果完全不同,順理成章為再引入國民教育科開路。問題是香港八十後一代已無甚麼中國情懷,加上欠缺歷史教育,更變成「去中國化」。他們見到的是中國新聞,而不是中國歷史,是毒奶粉、地溝油、雙非產子、李旺陽,你叫他們情感上去愛中國?
+ k; Y! g4 K3 J9 V4 g; g公仔箱論壇我中學的歷史科老師,也是對共產黨不滿,但由初中開始要求我們念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國史大綱、羅香林中國民族史,對中國歷史文化興趣由此而來,之後政治上你喜歡共產黨,投票畀姜玉堆、蔡素玉,老師那會再理,但對中國歷史文化認同早已建立。5.39.217.76$ R) z9 V4 U6 }( P. k- p
當政府對香港新一代去中國化、疏離中國感憂慮,認為要強化中國意識,推國民教育,要求政治認同,只會令新生代更進一步疏離,九萬人上街,政府仍硬來,後果只有加速中產子女去中國化,念國際學校,高中出國。而每年7.1,也會有更多龍獅旗!公仔箱論壇9 R: Z" h$ s, p7 G" v5 @
始作俑者,是當年教改大旗手,吳局長今日只是路過中流彈而已!公仔箱論壇' {9 p$ ~  q7 G. R& g, k6 }0 y
添馬男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