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孔誥烽﹕天朝順民與自治公民之間的抉擇

孔誥烽﹕天朝順民與自治公民之間的抉擇
/ u8 M& k* X) c!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4 c/ Q) a  U- `& ?: ]7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39.217.76" D+ M4 P- j1 g- q# d
一個帝國皇朝的幽靈,在主權移交15周年之際的香港上空徘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陝西省文物局,最近在籌辦一個題為「一統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恆國度」的展覽,7月底開始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香港「文化局」長的大熱人選,更在臉書上鼎力推銷該展覽。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b8 X: `# H: d5 r6 ^, M7 f
5.39.217.76. t5 `1 W0 y$ v7 i7 P6 F
頌秦展覽的政治意義% }1 }1 B( n. r1 W% ~

9 R* e& s% ^6 E/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若純粹從文物價值的角度看,這個展覽應該頗有看頭。對這個展覽的主題和時機作太多討論,也一定會惹來那種凡事都喊「不要政治化」的朋友之疑慮,但歷史文物從來都不會展示自己,而需靠展覽組織者的闡釋。這個展覽主辦單位要向大家呈現一個怎樣的秦朝,背後的政治意義是什麼,與今日香港政治有何關係,其實都在展覽網頁上的前言一目了然,畫公仔畫出腸:+ X  X  D4 t, J& j: {

- ~& i! I' U7 y# R7 i. M$ X  c7 M公仔箱論壇秦代的建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局面,並為日後的版圖奠下了基礎。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以法治國,統一了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制度,又修築馳道以確保政令通達全國各地;更修建長城來抵禦外族的入侵。凡此種種,都對往後中國歷代的皇朝,影響深遠。
% P0 V' p& p6 |1 `; i5.39.217.76

, y0 H) A6 [; d; \! p( t5 F- d' @為慶祝香港特區成立15周年,香港歷史博物館將於7月25日至11月26日期間舉辦這個以富創新意念的多媒體節目配合的國寶級展覽。……(http://firstemperor.lcsd.gov.hk/tc/exhibition_introduction.php
4 x! H. A# K; \7 r* @. V( H
( @% e# u" @% u# }% s這個展覽開宗明義是「慶祝香港特區成立15周年」活動之一,而對秦朝的評價,亦明顯是單方面的歌頌。該前言的撰寫人可能擔心不諳國情的港燦觀眾無法從秦帝國的歷史聯想到當今中國專制體制之偉大,所以特地用上「以法治國」、「政令通達全國各地」等今天強國十分流行的政治正確語言,來描述一個兩千多年前的古帝國,可謂用心良苦。5.39.217.76/ q" ~0 h/ g" h1 S& W* z
- X" Z# o& g* M* c
當中秦代「以法治國」的「法」,當然絕非21世紀普世法治(rule of law)文明中的法,而是秦版法家用酷刑重典、焚書坑儒來達至輿論一律的「法」。以後再有領導人說要「以法治港」、「以法治國」,我們便知道是什麼一回事了。tvb now,tvbnow,bttvb8 v* [+ n. S  k' U% B% R. y

  U8 A1 d/ _) M3 h以古代帝國來想像當代中國的政治版圖,近年可說是屢見不鮮。早前曾在中聯辦任職的強世功著《中國香港——文化與政治的視野》(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8年),即毫無避忌地以十分封建的天朝─藩屬框架去探討北京與香港的關係。這種返祖(atavistic)的帝國想像,在近年被泡沫繁榮衝昏頭腦的強國國民中間,看來頗有市場。例如前一陣子,便有中國學者無厘頭地拿日本沖繩反美軍基地和爭取東京下放更多權力予地方政府的自治運動借題發揮,硬「屈」沖繩居民要脫離日本,並重提沖繩前身古琉球王國乃中國藩屬的歷史;有的更乾脆呼籲「中國立即收回沖繩」,胃口不得不說大。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E) n- F3 i+ x5 \2 x) ]9 d
公仔箱論壇/ O% A) \9 \& ]7 }0 G9 g5 B
北京天朝意識的出現
# s' }) B3 ?2 `. T
1 m8 n/ J# o; i當然,今日中國開始雄到無朋友,緬甸、越南、菲律賓紛紛拉攏美國平衡中國,連朝鮮的貧窮小朝廷,也敢常常公然不聽北京指揮,私自試玩核彈火戰、扣押中國漁船,讓北京在國際社會丟臉。到底這種天朝帝國的願景,真是大國雄起的必然發展,抑或只是新世紀阿Q的狂妄自慰,實在有待我們放長雙眼,慢慢觀察。7 S, Q# v# Z& T! ~; \

  R" E4 U3 Q% \) z,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另一個值得留意的是,即使北方統治者以天朝大國的中心自居,但那是一個怎樣的天朝大國,也可以有不同版本。例如在2005年,國家文物局便曾讓一個「走向盛唐:文化交流與融合」展覽,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後在香港文化博物館亮相。該展覽雖然強調盛唐燦爛大一統的基礎,但其歌頌的,卻是魏晉南北朝的文化開放和政治多元,這在展覽前言清楚地體現了出來:5.39.217.76: S" Q2 |! \" ]) ^# |- T4 V- M

: z/ j* Y' F  o1 \" D東漢末群雄並起,揭開了近400年大分裂的序幕,直至隋唐才重歸統一。政治上的混亂,卻無阻文化的轉型創新,隨覑外來文化、宗教、技術和器物的傳入,以及民族的融合,魏晉南北朝在文化藝術上其實是一個兼容並包的時代,至唐代更是中國史上的盛世。(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chi/exhibitions/exhibition_details.aspx?exid=50
8 X4 a2 j( ?' d" V5 ltvb now,tvbnow,bttvb
& L. d6 U' ]( q& T" }$ c5.39.217.76這個展覽在2005年的3月到6月展出,剛巧配合了北京破格讓董建華下台,起用港英公務員出身的曾蔭權作新特首時社會相對平和與樂觀的氣氛(雖然2004年的愛國爭論與人大否決2007、08雙普選,已造成極大裂痕)。「盛唐」展覽的主調與當時的社會氣氛,與今天那個「頌秦」展覽顯現出的極權氣質與今年特首「選舉」後香港社會的肅殺氣氛,形成強烈對比。公仔箱論壇# Q' Y+ s) [7 x! @3 j  ^

/ f+ {( G+ {* h9 y0 z不過話說回來,無論是怎麼樣的帝國,北京既然以天朝自居,那麼居於帝國南方一隅的香港居民,在北京強權眼中,便當然只有做「馴服子民」的本分,在帝皇難測的恩威之下,既敬且畏。問題是香港在殖民地後期,已通過各種社會運動與民主運動,自下而上地發展出一個青裢有力的公民社會。香港人一早便認同了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普世價值,以權利與義務對等的自主公民自居。這樣一個現代公民認同,怎樣與中國敢言作家韓寒口中「沒有公民,只有草民與屁民」的返祖封建帝國接軌,可能便是所謂「香港人心不回歸」問題的核心所在,也是北大人要急急大搞國民教育,確保我們對強國的感覺正確、在看到神九發射時必要無比興奮的原因。
4 R% o% _0 ~* Q& t; j$ M5.39.217.76
公仔箱論壇: J2 E- K5 p2 ]9 b# C8 m) B
香港人的抉擇
! ]2 r0 C5 B7 l. ?0 Stvb now,tvbnow,bttvb
, W& a7 K/ F' f3 M: Q) I$ T5.39.217.76香港主權移交的15年來,民主派與社運朋友,大體上一直能堅毅不屈地捍衛我們的公民尊嚴,為確保中英聯合聲明許下的自治諾言不走樣而抗爭。2003年的七一反23條大遊行和2010年的五區公投,便是這一漫長「公民拒作子民」反封建抗爭的標誌。
) k3 P) ~1 c* ?2 \' m. c0 X
, Z; k0 a" Z0 ], q  w5.39.217.76在特區的第2個15年,這個捍衛香港公民自主的抗爭能否持續?頂天立地的公民抗爭,會否最終被近年稍稍出現的,害怕激怒中央、跪求中央賜予民主的「申冤」式上訴取代?本來硬淨地為我們的公民尊嚴而發聲的民主派,會否在自覺或不自覺之中,逐一蛻變成對專制統治者的忠誠大過反對的「忠誠的反對派」,最後淪為像中國「民主黨派」般的民主花瓶?這些問題,統統未有預設的答案,最終的答案,便在幾百萬香港公民與選民手裏。
! C) Q! Z3 p# y4 _/ c5.39.217.762 O  {8 d" Q  j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3 w  n( y3 r
作者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林泉忠﹕港人信心無法建立的癥結公仔箱論壇) |5 }' S7 L- V8 k5 @

) X, k, L5 |4 q7 ~7 H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 M  `$ y$ `- {& J& L$ F
「一國兩制」經歷了15個年頭,15年意味覑「50年不變」已過了近三分之一。
/ m+ A2 d# g+ _3 L5.39.217.761 @9 r0 j; e( }1 ^! f7 C
毋庸置疑,「一國兩制」能否成功維持,建基於中港之間的互信,其中港人對中央的信心至關重要。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港人的信心,卻在15年後的今天,跌到回歸以來的谷底。展望未來「一國兩制」的前景,令人擔憂。
! s' G6 v) ^" p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8 S2 p# g8 G9 \+ y; F( ^
日前港大民調出爐,對中港之間低迷的互信關係敲響了警鐘。調查顯示,港人對中央的不信任程度高達37%,是回歸以來的新高。究竟原因何在?
$ j7 T; a( z- Y- a) M公仔箱論壇9 u5 s# D, f4 y! T
15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傲視同群,國際地位不斷上升,中港之間在CEPA的刺激下,雙方交流都更趨頻密。然而,這些有利於港人建立對中央信心的因素,卻在年年出現的一連串負面事件中失去了應有的效力,導致中央的威信在香港社會難以建立。這些事件包括港人熟悉的豆腐渣工程、趙連海事件、劉曉波事件,及近期的薄熙來、陳光誠、李旺陽事件等等。
' ~' ]( Z: W6 X0 X公仔箱論壇
- H) U4 z6 l, q& }- J# |$ o* Y8 ]!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重點是,這樣的事件,未來仍會陸續發生,原因涉及大陸政治體制的內在問題。然而,基於慣有的權力思維,北京卻一直不願意直面問題的所在,反而不惜撥出高於國防預算的「維穩」經費,來營造表面的「和諧」。
1 v% f' T9 B; h6 {5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4 v# E4 I0 H* e& @  ]) v
「維穩」工程使這些負面事件的信息在內地一一遭到封鎖。不過,香港的報道並不受影響,接二連三的惡質醜聞以及大量信息的流通,也動搖了香港建制派維護中央的信心。李旺陽事件中,香港的人大、政協委員罕見地紛紛去信中央要求徹查,也反映了此一新的現象。0 W; m6 n4 K0 [2 {1 j4 {
# b2 c) p) C1 T: A& }; @
更值得關注的是,沒有「恐共」背景、在回歸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儘管對國歌國旗最為熟悉,然而卻對中國政府最不信任,佔比高達51%。15年來的經驗至少證實了一點:拒絕政治體制改革不僅增加統治的成本,也成為為港人信心無法建立的癥結。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