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前香港貿發局主席馮國經博士昨日晚間在香港大學發表演講,表示中國內地與香港經濟在回歸15年間日益密切,中港兩地經濟可互補互促,但中港經濟進一步發展仍須面對諸多挑戰,在這一過程中,香港需要更多地主動地瞭解內地,發揮自身區位優勢,幫助大中華區的經濟發展。 5.39.217.767 u1 T: Z* a! ^2 }
) t# E& W5 N7 x3 W
馮國經在演講中指出,中港經濟俱有極強的互補性。中國的“十二五”計劃在香港設立人民幣離岸中心,無疑會促進香港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而在內地著重發展第三產業的過程中,香港發達且成熟的服務業則可以提供相當豐富的經驗支持。此外,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等促進經濟發展文件的出台,更是將香港與內地緊密聯繫在了一起。
! ?( k- W" y2 o. E5 @; E2 _# o;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M* E( F& b" T4 O/ c: j, } “很多人懷疑CEPA是否真的有用,我向你們保證,CEPA極為有用,”馮國經這樣評價CEPA,“這是香港與珠三角地區合作的基礎。”
! P. W! S4 |& s;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 |% O- {% n+ R5.39.217.76 雖然經濟聯繫日漸密切,但香港與內地的文化及人才交融卻嚴重滯後,今年2月份在香港爆發的“反內地蝗蟲”更是中港矛盾激化的典型事例。雖然內地網民用“忍夠體”調侃社會個各方面,從而詼諧轉移了這一矛盾,但中港之間的深層矛盾卻不曾因此消失。
5 A$ j" J$ I4 }0 |公仔箱論壇
7 n0 x% u. \1 J8 G/ Rtvb now,tvbnow,bttvb “翻開報紙,你看到的幾乎全是本地新聞,香港變成了一個只關注本身的城市,”馮國經說。此外,他還提及,香港的學生不願主動瞭解內地、香港人才也不願前往內地發展,並稱這是中港共同進步的一大障礙,“這是在金融一體化之上的,人才、文化交融難題。”
/ r9 g, @/ R5 y, ^tvb now,tvbnow,bttvb
e8 P0 ^9 |( u9 \0 |, n/ d1 ?. G公仔箱論壇馮國經提到解決方法時表示,在疏通中港交流障礙上,教育及非教育機構可充分構建交流平台,學校可以提供交流學習機會,“香港學生去北京、上海交流一個月之後,回來肯定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而公司也可以邁出邊境,與深圳等內地城市發展業務。
3 v+ h1 P& {2 ]' B2 V7 @6 Ptvb now,tvbnow,bttvb
0 h0 \8 m! ]- m- m 馮國經拿深圳市場與香港市場做比較稱,香港人口只有700萬,一個深圳便可以讓香港市場擴大數倍,更不用提整個中國市場對香港的影響了。
7 \' u m2 K' _/ ^2 W+ g M" |公仔箱論壇( R5 M: M) G1 Q1 t/ m
除去文化、人才交融難題,馮國經還著重強調了資本、信息自由流動的重要性。他還呼籲香港應充分利用其區位“跳板”優勢,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