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大局 - 李慧玲
+ c9 Y- i+ E' n) V5.39.217.76 交通史上最大騙案 公仔箱論壇! Y% ?' x1 H% v1 S
(2012年04月13日) AM730 6 Q3 n; Z' M; ?8 |& }" ~
5.39.217.76' { y) G, |0 o2 P: Y
[tr] [/tr][table=0][/table] 7 r) i: \' M9 k# k5 v
; V$ M# U% n5 v$ B3 a& `5.39.217.76 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樺,昨日在立法會斷然否認擱置港鐵六月加價,理由是要按可加可減機制辦事,「如果機制可以隨便改變就唔係機制啦」。鄭局長說法表面符合邏輯,但我心不服,口也不服。tvb now,tvbnow,bttvb+ t: Y" L1 A6 V7 i; G
政府當初引入可加可減機制,明明表示是為了令港鐵可以減價,怎麼這個機制現在反而成為壓迫市民接受加價的工具?這完全違反立法原意,簡直是運輸業最大騙案。0 a$ Y8 y- z" t' b. |0 I
2007年6月,立法會三讀通過兩鐵合併條例草案,內容包括引入可加可減機制。當時的環境運輸及工務局長廖秀冬在發言時清楚表示:「目前鐵路有票價自主權,加價完全自由,減價就很困難……令到市民感受到票價的沉重壓力。」3 l7 c$ h" Q. n' W2 Q; X" A2 V
廖秀冬接下來說:「合併有協同效益,我們可以將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加諸於營運協議下,至於票價本身是否可以減少呢?經過長期的討論,現在大家都看到,280萬人在兩鐵合併之後會得到減價的優惠。」
' I: z; w8 K+ a- q2 |; l0 g" N5.39.217.76當時已經有意見提出,可加可減機制屬「先甜後苦」,擔心日後通脹加劇,票價會不斷上調,市民要長期捱貴車費,但政府卻一再派定心丸,否定這個可能性。2006年4月,當時的運輸及工務局副秘書長何宗基表示,即使鐵路因工資上升、營運成本上升而要加價,但由於可加可減機制加入了生產力指數,就可以有效降低加幅,保障市民。
+ _, V; q% L5 U {! A但現在市民完全感受不到保障,只覺被逼迫。究竟是政府當初欺騙市民,抑或政府辦事不力,交不到功課?但無論如何,錯的是政府,不應該由市民承受加價苦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