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1日晚宣佈,國務院近日批覆《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決定在2015年將東北地區基本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基地、國家新興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國家重要商品糧和農牧業生產基地以及重要技術研發與創新基地,面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樞紐。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7 q z6 m$ ]5 v! E- L3 E
9 ]* j3 i6 s$ R! `, q0 O5 h& ltvb now,tvbnow,bttvb 新華社北京報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規劃》更加突出科學發展、轉型發展這一主題主線;更加突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一動力機制;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目的。
/ N, v& w, i3 K* z5 l7 n5.39.217.76
0 U, J/ o( x" }! e3 d2 P' C 杜鷹表示,中國還將深化東北地區沿海開放和提升沿邊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建設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樞紐;支持大連、丹東、黑河、滿洲里、琿春、綏芬河等擴大開放,深化中俄地區合作,設立中俄地區合作發展基金,推動黑瞎子島加快建設對俄合作示範區。 5.39.217.76- `' J2 S$ D e
7 h& b4 A" z$ f# @公仔箱論壇 作為中國最早的工業區,東北地區曾經為新中國初期的經濟建設下汗馬功勞,提供了大量的機械裝備、能源和農產品。自上世紀80年代後,國有大型工業企業雲集的東北地區經濟發展逐漸落後於沿海發達省市,面臨產品競爭力不強、資源枯竭、失業問題比較突出等問題,成為中國“銹蝕的工業帶”。 / m4 `0 u9 Z( k/ a
w5 O! E" r& n% e 2003年,中國政府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做出了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九年多來,振興戰略的實施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產業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歷史遺留問題逐步解決,社會民生不斷改善,改革開放成效顯著。
/ j2 V1 m% m+ K! K e8 x" Q" b7 v* L2 s' [/ h! C' W: K
《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時期東北地區經濟、社會、民生、生態等振興目標:城鎮化率將達到60%,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40%,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12640萬噸,森林覆蓋率達37.5%。
3 T" x4 P. | Q/ N* P4 Dtvb now,tvbnow,bttvb
4 L% X( J0 M1 m! F! g# I/ m3 S3 u5.39.217.76 民生方面的目標包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速度高於經濟增長速度,城鎮新增就業75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下,新建保障性住房310萬套,全面完成棚戶區改造,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5%。
+ N$ X4 h ~- S) Ftvb now,tvbnow,bttvb- n+ x, \2 k0 E; o' y+ x
《規劃》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時期東北振興的重點任務: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首要目標,鞏固發展現代農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設富裕美好新農村;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優化提升傳統工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服務業,積極發展海洋經濟;優化區域發展空間佈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依託科技和人才資源,增強區域創新能力。
; T/ q9 e' ]0 s
- d. v+ d7 ^2 \ v% q5 u 據發展和改革委東北振興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老工業基地振興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是一項長期複雜的任務,制約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