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焦點訪談”報道,安徽省界首市查出學校集體虛報在校生人數,騙取國家補貼1063萬元。據知情教師透露,虛報人數的指令是由教育局逐層布置下來的,學校並沒有收到相關文件,而界首市教育局卻對此說法進行了否認。5.39.217.76! w/ {, Q( q5 G, k5 J2 s5 H; j
相比其他社會領域的失范行為,發生在教育領域的失范事件顯然更令人痛心。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機構承擔的是教書育人的職責,本應是引領良好風尚、維護社會道德的砥柱。界首教育係統的“集體性失守”,折射出來的卻是教育管理者操守的淪陷,其危害性不容小覷。
2 h. Z0 L; ]% O; S 據悉,界首事件涉及全縣36234名學生,騙取補貼高達1063萬元,規模之大,令人心驚。上述醜聞之所以能出現,監管乏力和監管漏洞應是主要原因。同時,當地教育係統財務管理方面的混亂也可見一斑。記者調查顯示,當地的學生數分為兩種登記形式:一種是上報給國家的,叫國家報表;另一種是自己內部的表格。在記者走訪的十幾所學校中,沒有一所學校的學生數字是真實的,向國家虛報在校學生人數的現象已經非常普遍。“兩種表格”一真一假,且涉及面如此廣泛,這樣的局面絕不是一個教育部門“單獨”能造成的。財務部門的審核把關失責,甚至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默許縱容,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t1 C" V) ?$ z
據說“學校並沒有拿到虛報人數的錢”,這筆上千萬元的巨額款項,最終被用作“富余資金”結余了。“結余”這種含混的說法意味著什麼?按正常推理,這筆錢應該不敢“堂而皇之”出現在單位公共賬目上,那麼巨額補貼款項究竟“投向”了哪裏?是流入了“小金庫”,還是被挪用?對學校和教育部門賬目的審計核查流于形式,是讓一些別有用心之徒敢于動歪腦筋打“國家補貼”主意的另一漏洞。
& s5 G+ w5 v9 A' e9 F7 B公仔箱論壇 當然,這起重大騙補醜聞,也與生源統計、生源信息方面的不透明有關。相關部門將上述信息“鎖在箱子裏”,陽光化操作不夠、透明性不強,公眾無從知悉也無法監督,也是造成漏洞的重要原因。從更深的角度分析,一個連續多年且呈“集體性”和“習慣性”的騙補做法,地方政府不可能全然不知。而是否有地方政府“縱容”的情況存在,就更讓人存疑了。我們期待相關部門深入調查、認真核實,在堵住漏洞的同時,讓醜聞背後的權力腐敗暴露在陽光之下。(畢曉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