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在湖南長沙市第一中學的一次演講被多家當地媒體報道,其中一家媒體報道標題為《北大校長稱美國教育一塌糊涂》,正是該標題及報道中的一個段落,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批評。然而這一報道也引發了質疑,有現場聽過演講的記者發微博稱是“斷章取義的歪解”,“周校長並沒有全盤否定美國的教育,相反,他還在很多方面予以了肯定。”(《中國青年報》12月26日)公仔箱論壇- x8 D4 y" }# O3 u; {
周其鳳校長演講的錄音,以及眾多現場聽講者的說法,也能大體還原這個引發如潮質疑的“一塌糊涂”論並不靠譜。周的原話是,“在培養世界公民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美國的教育是一塌糊涂”,也就是說,“一塌糊涂”雲雲,原本是有著嚴格限制條件的,媒體不可以跳過這些限制條件,直接強調美國教育的“一塌糊涂”。從新聞專業主義出發,這樣的突出處理顯然是不合適的,因而也是不準確的。公仔箱論壇( N% l# e/ _' U' b8 Z" X# x
其實,從這一報道被廣泛轉載之初,即有人懷疑周其鳳的演講被“斷章取義”了。道理很簡單,脫離了具體語境的驚人之論,很多時候並非講話者的本意,不過是傳播者藉以吸引注意力的一個噱頭罷了。至于美國的教育到底怎樣、中國的教育是不是真的優秀,只要大家都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拿證據說話,而不是逞一時之意氣,甚至睜眼說瞎話,都是可以評價的。從這個意義講,這一則“假新聞”背後,仍有不可回避的真問題。
6 s, r' H" ^1 g 其一,網民紛紛指責、質疑周其鳳校長的“不當言論”,反映的是一種普遍的教育焦慮。媒體的解讀當然有些過于聳人聽聞,網民的反應也頗為情緒化,這裏面固然缺乏一些理性的東西,但也從一個側面流露出國內民眾對于教育的普遍焦慮。比如說時下教育的過度產業化、功利化;又如政府教育投入的不足,城鄉之間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再如教育內容的陳舊、僵化,以及公民教育的嚴重匱乏,等等。可以說,這些痼疾一直以來飽受詬病,一旦經由北大校長對中國教育的讚美而激發出來,自然會發酵成為如潮的批評之聲。
|% Q; p5 j7 e9 ~, I2 \1 {tvb now,tvbnow,bttvb 其二,至少就目前而言,對中美教育結果做出某些論斷還為時尚早。美國教育有好的地方,當然也有不好的地方,中國教育亦然,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這樣的判斷本來就是常識,不存在任何爭議。教育家應該去踐行的,是踏實做事,借鑒人家好的一面,發揚自己的優良傳統,從而走出一條自己的教育之路。至于類似的空泛比較,刻意逆民眾感受而動,強調中國教育“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精華、傳統”,並無特別的必要。tvb now,tvbnow,bttvb. r( H! S* \& W! n3 l( z/ Y
泛泛地談一國的教育,在我們這裏早已成為一種潮流。潮流之下,不只北大校長在談,很多批評北大校長的網民其實也在使用同樣的話語方式。這樣,談來談去,都是一些話語的碎屑和泡沫,並無助于中國教育的實際。tvb now,tvbnow,bttvb7 i; l" c4 z7 H: z% z5 C* R
如專家所言,網際網路時代是淺閱讀時代,在這個時代,越是有驚人之語,公眾越是要提高警惕,不要跟風。同樣,像北大校長這樣的公眾人物,也應該警惕不要有意無意觸動公眾的情緒,多一些“行勝于言”,多一些“做了不說”,正所謂“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胡印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