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carwing 於 2011-12-22 01:40 AM 編輯 5.39.217.76% j# A; w2 {6 {! K/ l
! ]! Q$ B& p" V7 _2 J& c
【共享】几本中医养生方面的电子书籍2011-06-28 8:53 EBooks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 \& Q$ B* p% |3 j7 \在此推荐几本中医养生方面的电子书,与大家共享。
n" R/ q1 g6 {: V N! q% B5.39.217.76第一本:《黄帝内经使用手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6 S" i3 \! i

. S# a! {4 G8 Z v公仔箱論壇5 X5 k; J& U7 p' z6 @
此书由仙学传人武国忠力作,《黄帝内经使用手册》提供了最适合人们的养生方案。独到的道家医术,《黄帝内经》养生宝藏的古法今用,任何疾病都可以从《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中找到治愈方案,祛病养生。0 f7 M/ d. {& I) J1 L- Q" [9 {
中医养生方案《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仙学传人武国忠力作)免费下载地址:公仔箱論壇, ~# C3 h! q6 S0 O! ]! o( q
tvb now,tvbnow,bttvb1 M- B- {8 ^8 l, \5 R: h
http://filepost.com/files/m89d2ba2/htnjsysc.pdf/公仔箱論壇* C7 K5 d1 q7 }1 J
第二本:《中医药浴养生大全》公仔箱論壇& v/ R% d* m: q- g( w
5 d% Q3 B( |- ~7 [3 ?
5.39.217.76/ [0 I: ?5 ?; n" R# _& t% v+ N
本书由中医世家传人联手打造,介绍了沐浴的优良传统和风俗、源远流长的药浴、药浴的种类、药浴的宜忌、药浴的用具、药浴常用药物、疾病治疗药浴、保健和美容药浴、足部药浴的方法和浴方,全面具体、通俗易懂,使用方便,是自我保健的良师益友。5 n4 } W" u! V( ^; w
【中医药浴养生大全】下载地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Z" C8 c& Y: f9 ]8 U# o
http://filepost.com/files/fme36665/zyyyysdq.pd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J; t1 }- ~* u
; Q2 \3 \' y$ ^: C% K: ~7 C) p0 p5.39.217.76第三本:《中医三补养生》公仔箱論壇: C+ S2 e0 w3 S1 Y+ H

* T; b6 r I7 z
I/ G# B: Y/ ],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应当根据各自不同的体质特征、生活环境、精神状态等采取不同的调整方法。根据“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中医治疗原则,而采取不同的补法。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在应用补法养生保健、延缓衰老的时候,应采取神补、食补和药补三法综合调理,辨证施补,从而达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 E% X: U7 [; k5.39.217.76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中老年常见中医虚证,包括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肺虚证、心虚证、脾虚证、肝虚证、肾虚证等,并对各种虚证的分型分别进行了论述,使读者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中医知识;下篇分三章,分别重点介绍中医神补、食补、药补的具体内容。
J3 S5 C7 D! j% r, r$ [5 w6 s【中医三补养生】下载地址:
3 I9 M4 \" f- U5 ~5 E; Thttp://filepost.com/files/a6b7dc81/zysbys.pdf/公仔箱論壇. {, l" ~3 Q; r3 Z
5.39.217.76% n8 v) e+ M& w8 Q$ w
第四本:《中医养生十日谈》2 [ o0 m0 P+ b3 d- k( R# @

& t" R4 f! Q1 D% n4 I+ ?% ]- D2 Ttvb now,tvbnow,bttvb! T: b& }- _$ I
阴阳平衡,动静相生,天人合一,形神兼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节饮食,调情志,道法自然,自然养生,调和气血,补益五脏。中医养生文化:中医养生从“天人相应”和“七情六欲”等观点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并贯穿在病因考查,诊断治疗以及保健预防的各个环节。
g9 V) E3 r. o( t7 I% E5.39.217.76【中医养生十日谈】下载地址:
* K% K# r t1 n9 G [" L* r( u5.39.217.76http://filepost.com/files/83def2em/zyyswhjjsrt.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