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12-8 08:47 AM 編輯 ( ~' L0 Z4 u/ c q+ w* K- }
5.39.217.762 j; ~. Y& F+ R
克太入廟脫襪 緬官妙計貪污 林行止5.39.217.765 A# Z) O- h* M8 L: m' X
6 J; h. t h0 d# t; ^* I/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y+ j- u: L0 D2 B
一、
' y. P. s0 _5 Y0 I" \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7 p; H* u& Y& E$ Q& m8 w, B
二○一○年春節假期(二月中旬),筆者夫婦與十數朋友「組團」遊緬甸,對於這個完全陌生的國度,頗有不少可以一寫的「遊記」,只因他事一直沒有動筆,昨天寫完克林頓夫人緬甸行,才想應趁機完此未了的事。不過,今天只拉雜而寫,有系統的文章,以後有時間再說。
& A @$ A0 B7 s4 q5.39.217.769 o# r+ C1 E7 y# E# h1 W/ Q! `0 m0 R
未入正題之前,有一小事必須一提。此為遊伴中有一退休政治人物,他一入貴境便在眾人無知無覺之下發現「可能」有人監視他的行動,經他一提,我們後來果於市集中見一騎電單車的中年人,「形跡可疑」,但我們是純遊客,除了導遊(曾問他可否帶我們去昂山素姬的住所外圍「觀光」,他說沒問題,唯其後繞道而行,以素姬 住所附近戒備森嚴),並無與當地人接觸,此「可能跟蹤事件」遂不了了之。筆者提此事,旨在說明軍人執政團缺乏自信,因此疑神疑鬼,擔心境外民主人士「入侵」!1 }0 \* Z( U6 E! }; }
% E4 C& w) ^8 J' O
克林頓夫人訪緬「花絮」,是她着改良的緬甸民服見昂山素姬;她循例赴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佛寺參觀時,並無運用外交特權,而是從俗除鞋去襪。第一夫人搖身轉為外交家的希拉莉,以這些「小動作」向緬甸人宣示「我是你們的一分子!」《大河新聞》似無報道此事,但筆者以為其效應頗如當年(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六日)美國肯尼地總統站在柏林Brandenburg Gate(一歐羅以下的硬幣上的圖案)前用德語宣稱「我是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其時東德剛建成「柏林圍牆」,肯尼地這句簡單的話,令西德人知道美國堅定地站在他們一邊,由是民心大振,不在話下。克林頓夫人的「表 態」,料有同樣功效。
: K2 y @8 ] H* s" S1 g3 v公仔箱論壇9 _7 k. u2 s( c) q
在緬甸,入廟蹓躂(絕非參拜),不僅要除鞋,還一定得去襪,以如此方能顯示對佛祖的敬畏。筆者曾在署名ShwayYoe(下注偉大女皇的子民)的成名作《緬甸人》(The Burman, his Life and Notions)見有關記載,可惜此刻無法尋找,連索引亦不見。記憶中是二十世紀初葉一群參觀曼德拉(Mandalay)某佛寺的英國遊客不肯脫鞋遑論去 襪,地方人士認為是對佛祖的褻瀆,要把他們趕出佛寺,雙方引起肢體衝突,一位僧侶後來被控以「意圖謀殺罪」,結果引起高呼「英國佬滾回去」的群眾暴動……。不過,這段「故事」不應見於《緬甸人》,以此書早於十九世紀後期(一八八二年)初版;至於不脫鞋襪出事的來源,查找有得另文記之。tvb now,tvbnow,bttvb$ B0 t* J" d) @* N9 h0 e# K5 i7 }
) |$ k6 O" |0 H4 D0 ~公仔箱論壇入廟的規矩,遊人不得不遵守,可是,以我們這次經驗,通常除襪後尚須走一段一二分鐘的路才進寺,而這段路,與緬甸的落後落伍一切馬馬虎虎的辦事態度相配,大都是碎石路。不慣赤足走路的人,哪裏吃得消,因此怨聲載道。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n; I" w3 T5 \+ s
' T% W% K* J4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緬甸人》的作者,原名JamesGeorge Scott(1851-1935),後來封爵。史谷特原為蘇格蘭新聞派駐馬來半島的記者,其後赴仰光,當上聖約瑟中學校長……。史谷特(部分與太太合作)寫了很多與緬甸歷史及民俗有關的著作,姚枬譯註的《緬甸史》(商務印書館,一九三四年)原著所據的數本著作,便有他的另一部晚年之作《緬甸之古今》。公仔箱論壇2 m6 @" R- T2 g4 U$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7 @4 }$ v( o+ c) Q3 H
有 關緬甸的書,不論英文或中文,均不易讀,以緬甸文為「奇特的文字」(史谷特因此對之入迷,才赴緬甸工作兼習緬甸文),譯成外文,真是奇上加奇,因為那些地名、人名、寺名以至物名,教人看得天旋地轉。不過,如你想了解緬甸且有時間有耐性,史谷特那本阿瑪遜二手書店仍有售的書,是不錯的著作。筆者手上的一部, 是向遊輪職員購買的。從仰光去曼德勒,以乘船為主。去年二月因河水下降—與上游建水壩是否有關?—大部分改為陸路,令本為乘船的「往曼德勒之路」(TheRoad to Mandalay)名副其實。船上有圖書室,存二冊《緬甸人》,筆者以十美元「說服」職員讓出一冊。
! o) p9 T+ \7 {5 Z2 b) ]4 E'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9 d! C1 j% m. q8 `0 R7 _
二、tvb now,tvbnow,bttvb) h/ i9 C% c( [7 M7 T! d4 d5 s
' f8 d% q# j( {5 O% g; U$ M8 }# _" Z
不管是文人或是軍人當政,和除了新加坡的東南亞諸國一樣,緬甸貪腐之風甚盛,收受賄賂肯定是緬甸人的基因。這次緬甸行,從澳洲籍廚師和英語流利的導遊口中,我們知道兩種有緬甸特色的貪污。
1 D" R2 J7 @+ i3 ~) p y%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o# a6 J8 a: J6 g$ S9 m1 _
其 一為緬甸官商假哥爾夫球場寓打球進行非法交易,大概這是該國飲宴場所無多、娛樂場所罕見,官商因此只能假大城小鎮皆有的高爾夫球場「斟數」。問導遊,貴國的官員經常打哥爾夫球,豈不都是高手,何以又未見貴國有職業球手?導遊報以神秘微笑,說他們傾力進行「互補性交易」,沒有時間打球!
; [ U6 C/ Z6 G- Q) E公仔箱論壇
) K) U1 ]" i2 ^+ p# ]. ]公仔箱論壇其一是 緬甸允許商人進口包括食物的外國貨(以迎合不少非美外國遊客的需求),當然都有嚴格規定和限額,而其中一項「絕招」是,進口貨物必須向有關部門提交「貨辦」,當局檢查後可能拒絕其進口亦可能放行。有關部門官員及其家人的泊來衣着用品以及「法國大餐」,大概便是進口商的「進貢」。船上澳洲籍廚師一面為我們 在甲板的小灶頭準備食物,一面口出「惡言」,對官員要試酒試食物,十分不滿。船上備有的進口紅酒和澳洲牛肉,先要送有關部門官員試飲試食,令成本大增……。廚師說他剛上呈二十五磅「澳洲和牛」,有免費牛肉試食、免費紅酒試飲,不難想像熒幕所見的緬甸官員大多大腹便便的原因。假體育運動和檢查自肥,緬 甸官員確有一套。公仔箱論壇9 m: {9 e" s' K7 g6 K- t2 d: X
公仔箱論壇1 C5 x4 s, G3 J# H/ W/ }: g
至於出入境官員會因小故而向遊客收取沒有收條的費用,有「普世性」,非獨緬甸為然;唯一一點比較特別的是,緬甸官員指定要嶄新的美鈔(埃及官員則非殘舊鈔票不取)!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i3 ]) j4 ~" c& N0 l
5.39.217.762 {2 Q+ ] l9 n w
三、
! _$ H. b1 c* Z( ~4 W9 }公仔箱論壇: z2 i! H* K% Q5 x. |
緬甸是佛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緬甸人是小乘佛教信徒(即堅持原始教義只求自我解脫而不以普度眾生建立淨土佛國為目的),僧侶受全民尊敬,他們不生產不舉炊,飲食皆由信徒供奉。據《緬甸人》記述,緬甸人凌晨四時起床,入廚,為僧侶準備「最好」的食物;早上六七時,僧侶一行十餘人不等,手持托缽 (thabeits),列隊快步經過大街小巷,前往施主家門接受布施。有遊伴童心未泯,加入托缽僧人行列、排於隊後,走了五六分鐘,寡言鮮笑亦無表情的僧 人,頭亦不回……。心無旁騖一心求食,從中充分體現。5 K1 Z! J L% y' o$ I: D! n
5.39.217.76& C9 I1 E& A# Q! \5 U$ x; \4 M
昨文略說緬甸人姓名,男性前綴U是先生,太太則為Daw,不過,把U譯為宇或吳,只要不寫成宇丹先生,亦不算錯;這便如說唐吉訶德沒問題,寫唐吉訶德先生便鬧笑話。
! p# a0 c# N8 z v% ]5.39.217.76; T% z S0 @" q3 N) j
緬甸人無姓有名,而名字大都從俗—每周七天各有一些根據傳統亦是約定俗成的既成名字供選擇,因此,熟悉這套命名法的人,看名字便知此人在何日出生(周二的既成名字有sa、hsa、za和nya);由於無姓,因此一家四口有四個完全不相干的名字,如戶主HtayMaung、太太Win Swe Myint,而他們的兒女可能是ChoZin Nwe和Than Tut。外國人無法了解他們的關係,而不加上前綴詞不能辨雌雄。因為無姓而少名,緬甸人還可能在前綴之前加上出生地地名以茲識別,如PantanawU Thant,即來自P的丹特先生(宇丹),這與意大利達芬奇的全名Leonardo da Vinci即來自L的達芬奇同。
$ M* r u1 I4 l* h" L5.39.217.76
`8 ^" m$ K) U" F9 U- h公仔箱論壇緬甸肯定會走 上民主之路,但何時真正啟動「民主工程」及走得是否順暢,不知道、不敢說。不過,她向西方靠攏及有意向西方開放,其經濟前景不可輕視,以緬甸有豐富天然資源,大量廉價(相對中國及其他東南亞國家)勞工,而經過英國人二、三百年的間接(視為印度一部分)及直接統治,人民的英文根底不錯且英式法治仍有蛛絲馬跡 可尋,這意味緬甸不難與西方文明合軌,其經濟發展因而甚樂觀。公仔箱論壇7 f( y! I2 M; O9 U6 e1 r
公仔箱論壇( U+ a0 i$ K. D3 I+ A- [: t
還有一小事可以一說。《一九八四》和《萬牲園》作者奧威爾早期暢銷(一九三四年第一版印了二千冊,瞬即售罄)小說《緬甸歲月》(G. Orwell:《Burmese Days》),如今見於每一緬甸街頭攤檔,看其紙質印刷,應為粗糙的翻印;每冊三美元。由於奧威爾曾在印度和緬甸的皇家警察當「幫辦」(督察),與緬甸民情有直接接觸,頗解緬甸民族性,加以在全國各地旅行,所聞所見甚多,因此本書是了解緬甸民風人情世故的良書;對奧威爾生平有興趣的讀者,還可讀美國記者拉 金的《追隨奧威爾的緬甸足跡》(Emma Larkin:《Finding George Orwell in Burma》),作者重訪《緬甸歲月》故事發生的地點,進而「推想」當年奧威爾在緬甸的生活與工作。不可多得的內容、不可多得的理解奧威爾和緬甸的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