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又跌停了?扩大波动幅度迫在眉睫,不要频繁跌停啊!”
& [! t+ T( o5 O0 V5.39.217.765.39.217.764 g9 s# [+ C% ~: u/ y/ m4 d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今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6.3310开盘,罕见地很快即告跌停,据说是买盘压力太大。”# V4 R3 L/ u) j6 q$ z, g7 x
) S+ n) Z( K( b7 c8 O5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据路透社消息,北京时间12月2日11:27分,人民币兑美元
9 Z) \# W# C" H+ s1 ]# J5.39.217.76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z2 H: a8 c+ G, B0 c1 \$ c" L
兴业银行即期报6.3627元,较上日6.3635元的收盘价上涨,但按与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五的波动幅度计算,6.3627元是今日人民币跌停价。( u; U/ ~/ Y9 Q0 \+ B8 M
5.39.217.764 m% O) o/ w5 _8 R7 ^- u4 P( U7 D
而在前一天,即12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短暂中出现跌停。公仔箱論壇0 S3 G: U( J- ~5 V
5 j- s( {( }$ r$ M5 n+ W 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秘密所在
+ f S5 K' I! n2 W' g5.39.217.765.39.217.76+ x/ ~* Z0 t0 |- C2 s
2005年7月22日以来,人民币走上了漫漫升值之路,至今年9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0.24%。与人民币升值相对应,人民币对内却是贬值,国内CPI指数居高不下,呈现出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反常现象。
$ A$ v* l! L, a! q8 G: [5.39.217.76
4 ~ k9 _' L; E) k5 f9 }! b0 Btvb now,tvbnow,bttvb 在美国,许多商品的价格跟中国的超市相比差异不大。许多产自中国的商品,比如拖鞋、浴巾、T恤、餐具等等,质量比国内销售的好很多,价格却明显低于国内。5 g5 a) @/ f$ ]) U. D' f: w$ h
; i4 ~. A3 R6 ]9 p$ f;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为什么会这样?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比大约1比6.5来增发6.5元人民币来对冲。目前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3万亿美元,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超过20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 0)的6倍。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形式转嫁到国内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会相应大幅度上涨。
. c/ P% a7 V) F2 ~# {1 _2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b! g ]3 E) Q1 `/ T" l/ T" Z
在过去14年间,中国的广义货币(M 2)数量以平均17.5%的增长率在增加,最高速度为 2009年的29.4% ,最低为2000 年的12.3%;美国在过去20年期间,M 2 的平均增长速度为4.9%,远低于中国的17.5%。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
6 w2 v! w* V1 r9 f) g7 A3 |
* p. x, d8 b, X. J1 Q+ h/ d* k/ jtvb now,tvbnow,bttvb 如果中国不出口商品,而是用于国内百姓生活,既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会发生对外财政补贴。或者退一步来说,如果中国出口商品白白送给外国,不收取美元,国内也不会增发人民币,货币也不会贬值,中国老百姓的损失也会小一些。
- I% B$ g: Q* {+ i3 L$ ~. B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J) s! ?* ^6 A& |# A$ ?6 p' R. }, c
可现在却是,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也借给了国外,而把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纯粹废纸”。由于这些增发的“纯粹废纸”与现有货币一样流通,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
0 K7 S3 j4 ^( V5.39.217.765.39.217.76% `* M; K! W, V1 @4 B, _
反观美国情况,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市场,由于市场上货币减少商品增加,必然导致物价稳定,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 D7 A% w# v1 i, C* Y* E3 d
5.39.217.76' [6 P7 L6 x& B
这就是中美物价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也是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秘密。(经济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