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不換的針頭,刺中了鄉村醫療亂象

      安徽省渦陽縣近日發生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安徽省衛生部門初步調查,此次感染中發現的丙肝陽性患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馬橋鎮一個體診所接受過靜脈推注治療,感染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據永城市衛生局負責人介紹,截至28日,他們對馬橋鎮部分居民調查,也已發現104例丙肝抗體呈陽性,確診6例丙肝患者。傳染源最終確定,還需進一步調查。(《京華時報》11月30日)
) L8 b* y* ?. y  盡管傳染源最終確定還需進一步調查,但168人丙肝抗體呈陽性的殘酷事實,以及感染人數仍可能增加的態勢,不能不讓人把矛頭指向那個打開潘多拉魔盒的個體診所,不能不聚焦于那個多年不換的針頭,因為感染者“曾經在河南永城市馬橋鎮苗淺衛生所進行過靜脈推注,該衛生所醫生吳文義從來不換針頭”。
& t5 h# A$ _3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這是一個“神奇”的針頭,一個罪惡的針頭,它刺破了監管缺失。據永城市衛生局副局長左玉安說:“我們初步調查,吳文義不是村醫,沒有在市衛生局備案。”既然不是村醫,為何能夠堂而皇之地給村民看病?而且,吳文義看病居然看出了名聲——病人發燒拉肚子,只要被他靜脈推注一次,再吃點藥很快就能痊愈,他被稱作“一針靈”。不是村醫的人都“遐邇聞名”了,當地監管部門難道還不知道嗎?
5 t# x$ \2 b6 A( L( o&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尤其值得一說的是,吳文義從來不換針頭。早在1987年,衛生部就要求推廣使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以及輸液、輸血管和針頭;而如今,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早就被明令列入了《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產品目錄》和《國家重點監管醫療器械目錄》(2009年版),國家還制定了《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衛生標準》,但為何在基層仍然實現不了“一人一針一管”?是成本太高還是醫療常識匱乏,乃至于法制宣傳不到位?不管何種原因,一個針頭使用數年,足以說明當地監管部門何其不作為。公仔箱論壇- q5 I. x7 h  O3 t7 W% C5 L
  這個罪惡的針頭,刺破的不只是監督失語,還刺中了不少基層民眾看病難等困境。從報道中可知,感染者多是安徽渦陽縣丹城鎮人,但涉嫌肇事的診所,卻地處河南永城市馬橋鎮,安徽渦陽患者跨省求醫,固然是因為距離涉嫌肇事的診所較近,但也反證當地醫療資源不夠發達,連充足也算不上,否則也不會跨省求醫,何況前去求醫的診所“以前沒有挂牌,也比較簡陋,衛生條件差”。
! [$ m" W. `;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但凡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都知道,以前農村還有赤腳醫生,農民看病相對較易,現在赤腳醫生不見了,村裏的診所也不見了,農民看病起碼需跑到鎮上。消失的診所背後,同樣折射出兼並之痛,這讓人想起了鄉村教育,幼兒園、小學被兼並,帶來的可怕後果是農村孩子受教育遇到諸多難題。好在,目前正在推行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其中一項改革,就是建立健全初級醫療衛生服務體係,推廣社區衛生服務,這大有必要。
; ?- g0 @+ E. t+ K0 G# ~% j;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一個小小的針頭,刺痛了哀傷的人心,刺中了沉重的現實。在我們劍指所謂“神醫”吳文義的同時,別放過不作為、亂作為的監管部門,也別忽略鄉村亟須醫療資源的迫切訴求。(王石川)

神醫“一針靈”暴露出農村醫療短板

      安徽省渦陽縣近日發生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安徽省衛生部門初步調查,此次感染中發現的丙肝陽性患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馬橋鎮一個體診所接受過靜脈推注治療,感染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群眾反映該診所醫生吳文義在實施醫療的過程中不更換針頭針管,被稱作神醫“一針靈”。(11月30日《京華時報》)tvb now,tvbnow,bttvb1 c* E; F3 [% p9 n/ w; B
  人體注射必須更換針頭針管,這是作為行醫者最起碼的常識,然而在河南省永城市馬橋鎮的一個體診所,村醫吳文義卻行醫多年不更換針頭,遇到看病群眾換針頭的要求,還會對病人進行呵斥。盡管目前發生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的最終原因還有待進一步核實,但注射不換針頭的診療方式確實讓人驚駭,暴露出農村基層醫療監管制度的缺失。tvb now,tvbnow,bttvb5 `% a" W7 g  C: I
  在我國絕大多數農村地區,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很大程度上導致群眾看病難,上醫院看病路途遠,再加上經濟因素,遇上點小病只有去找村醫,這也是當前各地普遍存在“赤腳醫生”的主要原因。顧名思義,“赤腳醫生”亦農亦醫,無人看病時忙農活,有人看病時從田地裏趕回即“變身”為醫生。據媒體調查,村醫大多無行醫資格證,但正因為醫療資源的匱乏,地方相關部門也多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否則“一刀切”式取締村醫診療很可能適得其反,使群眾陷入看病更難的窘境。
6 o4 P  n! N8 @( m/ x5.39.217.76  事實上,由于我國特殊的醫療制度根深蒂固,一味指責醫療改革進程緩慢並不現實,醫療資源的平衡分配也非朝夕之間即可實現。在城鎮居民普遍感嘆看病貴、看病難的當下,廣大農村地區群眾要想充分享受醫改的實惠,顯然只能寄望于政府的改革力度。財政投入的不足,醫療設施的落後,醫療人員的缺失,這些因素形成了農村醫療環境的惡性循環,此種現狀在一定時期內還將持續下去。那麼,面對醫改之路的任重道遠,醫療相關部門是否可以坐視亂象卻不行監管之責?答案無疑是否定的。5.39.217.763 ]/ G. Y+ B1 L6 M+ J! I+ P
  正因為醫改的滯後,對醫療的監管才更需要加強,而不是聽之任之。打個簡單的比方,對于沒飯吃的災民,不能任由他們四處覓食,那樣很可能誤食毒物中毒身亡,即使在政府短期供給不上的情形下,也可以指導災民哪些可吃,如何度過難關。農村基層醫療也是如此,即便村醫無行醫資格,相關部門也可以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定期或不定期指派專家或醫生對他們進行指導,比如如何凈化醫療衛生環境,如何提高用藥安全性,如何應對醫療突發事故等等。公仔箱論壇' g# E& [7 i8 L
  相對醫改及醫療資源分配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加強農村醫療監管,及時進行科學性指導,顯然不存在技術上的難度,而且極具可操作性。要實現這些,靠的不是多麼先進的技術水平,關鍵在于相關部門是否有責任心。(林 蕭)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