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2月1日國際艾滋病日的來臨,各大媒體對艾滋病和病患者的關注也逐漸升溫,與一年內其它364天“黎明靜悄悄”的景象相比,可謂“忽如一夜春風來,滿城盡是紅絲帶”。然而,宣傳上的高潮並不能掩蓋問題的存在,廣大市民對艾滋病的誤解、對艾滋病人的冷漠甚至歧視,亟需引起重視。
4 ^+ T4 S: ?1 R, a' [tvb now,tvbnow,bttvb
+ E4 t8 h1 t0 p F9 Y. G一位在收容感染艾滋病吸毒人員的特殊監管場所任職的朋友曾告訴我這樣一件事:他們單位一位帥小夥,談戀愛的時候一直不敢告訴女友自己的具體工作是什麼,就“忽悠”說自己是一位特殊園丁,怕姑娘“厭屋及烏”。後來還是露了餡,未來的岳父岳母因為對艾滋病心存恐懼,愣是不同意。結果還是單位領導出面,耐心解釋,歷數了小夥的“優秀”,才最終促成了婚事。朋友說,現在單位的“光棍”還不少,他們基本上都有過類似“一波三折”的遭遇和苦惱。朋友還說,場所內學員宿舍的生活設備壞了需維修,一聽是“那種地方”,維修師傅都不願來。朋友感嘆道:“我在防艾一線工作了好多年,事實上,與艾滋病人或病毒攜帶者打交道,沒有像大家想得那樣可怕!”公仔箱論壇9 J( J( J; [- d' V
3 K& ^& d7 a8 w3 Ktvb now,tvbnow,bttvb筆者聽後,心裏很不是滋味:公眾對從事艾滋病相關工作的正常人尚且如此戒備,更何況是對艾滋病人了!這一“弱勢”的病患群體所受到的冷遇、歧視,及生存之艱辛,便可想而知了!
7 ~9 N, q. s" E1 Rtvb now,tvbnow,bttvb- F8 g0 E" { K% R2 {
記得一位社會學家說過,對艾滋病的歧視源于無知和恐懼。據一項調查顯示,在“蚊蟲叮咬不會傳播艾滋病”這樣的常識性問題上,某地有四成大學生竟然不知道。大學生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普通市民了。4 {# o. e( N- G: u; d
: K, q; g8 H: n8 e1 x5 _9 \5 j目前,我國有幾十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仍被社會排斥,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偏見,艾滋病就是骯臟、糜爛生活的代名詞,市民往往給艾滋病貼上道德標簽,也為自己的歧視心理找到了一個貌似正義的借口,在心裏為艾滋病人築起了一堵“隔離之墻”。
' }1 H+ u5 `$ Z. y, v6 I5 w/ [tvb now,tvbnow,bttvb) `" R3 {1 c+ L
只有拆除了“心墻”,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艾滋病人的生存境遇。而這道“心墻”,又該如何拆除?
, @. \( g. V& a A5.39.217.76
0 U% B" {9 v! s&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筆者認為,拆除歧視的“心墻”,需要在公眾普及艾滋病防治的科學知識、消除人們的誤解和無知,更需要呼喚社會的良知和公眾的關愛,“關愛”是可以化解病痛和仇恨的“濟世之藥”。“助人也是愛己”,只要我們都能用愛去關懷身邊的每一個人,關愛弱勢群體,我們相信“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