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給國人留下了一道永遠的傷疤。據媒體報道,11月16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就加強國家文化中心建設提出九大建議,其中有關研究論證恢復重建圓明園的建議頗為引人注目。(11月18日《京華時報》)。公仔箱論壇# D+ q8 ~ ]9 P; g0 e
8 j5 G+ }& f2 s* y) E
重建圓明園和加強國家文化中心建設,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內在邏輯關係?把重建圓明園的海量資金,用于扶持激勵文化產業,或用于加強文化事業建設,滿足人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是不是更好?公仔箱論壇7 B! {" t! ~* q2 m7 J! V, T" }( G
% I+ m0 ]) m5 A+ U4 ~# ttvb now,tvbnow,bttvb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真的能夠完全還原圓明園嗎?那段被火燒煙熏的歷史,那些被英法聯軍搶走的文物,已經永遠不可能恢復。即使重建,也不過是徒有虛名,流于形式罷了。
6 O4 r+ K% v3 m4 u+ v/ K) {2 u; q9 }; J' o
必要的重建能夠還原歷史,增強人們對于歷史的認識。但對于圓明園來說,它所以出名,並不僅僅因為它曾經的富麗堂皇、溢彩流光,而在于它在民族歷史中意義。正是火燒圓明園,讓人們明悉了一個國家積貧積弱的可怕,激發了無數人救國報國的雄心和決心。現在所要重建的圓明園,到底是哪一個時間節點的圓明園?如果是被火燒前的圓明園,重建有何意義。對于許多人來說,那時的圓明園縱有萬種風情,也更多是統治者的淫逸和貪婪。“長太息以掩氣兮,哀民生之多艱”。那樣一個圓明園,即使活著也已經死了。4 a, R' C. f5 h2 M& I
tvb now,tvbnow,bttvb" ?( K$ g( e( C
一定意義上,重建是又一種形式的火燒圓明園。對于圓明園來說,它的歷史印記已經形成,它的歷史地位已經確定。1860年英法聯軍的火燒,是對圓明園作為皇家宮苑歷史的終結,從那時起,它就擺脫了單純的文化符號,而具備了歷史性、民族性。它是一段歷史的真實記載,既記載著中華民族的屈辱,也記載著中華民族的奮進。任何形式的重建,都是在有意擺脫它的歷史性和民族性。圓明園被重建起來,或許京城又添了一個文化盛地,可這還是歷史上的圓明園嗎?還是炎黃子孫心目中的圓明園嗎?這種重建難道不是又一種形式的火燒嗎,不是對圓明園歷史定位的一種終結嗎?5.39.217.76& U5 A( D! M5 U2 I
5.39.217.761 a# c, N9 {6 q$ c1 `" _ K$ _" g" G4 M
圓明園遺址承載著一段歷史。人們在這裏,讀懂中國,讀懂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