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和聖誕“聯姻”,幫春節還是害春節

     中國傳統節慶怎麼過?“土氣”點,味道十足?“洋氣”點,全民狂歡?“第二屆春節文化論壇”正在濟南舉行,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者岳永逸認為,如果能將傳統的形式融進與個體生活密切相關的時代內容,新舊顯然會雙贏。他認為,應該把聖誕節納入“大春節”文化體係中,甚至將聖誕節作為春節文化活動組織安排的序幕。(11月3日中國新聞網) ( l- a) ~, r8 i* r) z8 |
    說中國傳統節日面臨洋節和現代人造節慶的衝擊和包圍,存在文化內涵淡化、吸引力下降、年輕人熱情減弱等情況,這樣的判斷並不新鮮;新鮮的是,居然有學者提出把聖誕節納入“大春節”文化體係這種很傻很天真的“想法”。
+ m4 U9 i' f% r8 W: {  Etvb now,tvbnow,bttvb    直白地說,這是讓聖誕節和“春節”聯姻,但由此出現的“聯合體”是屬于節慶還是怪胎呢?既然承認傳統節日存在文化內涵淡化、吸引力下降等問題,那麼,與對其構成威脅的洋節“聯姻”,豈不是加重傷害?若果真聯姻,不僅會讓公眾摸不著頭腦,更會對傳統節日內涵釜底抽薪,進而侵蝕公眾對傳統節日的情感。5.39.217.76: L) F% _4 T9 l0 w6 {4 X
    新聞中提到一個細節,說傳統節日特別是春節在海外日益受到重視。有外報甚至稱,全球1/3的人都慶祝春節,春節正成為一個跨國界、跨民族的節日。在這樣的事實面前,筆者認為,提出聖誕節和春節“聯姻”的建議,不是在挽救春節,而是在把春節文化推到懸崖邊:誰願意看到全球1/3都慶祝春節,而獨獨中華百姓過著聖誕節和春節聯姻的“四不象”節日呢?公仔箱論壇- h3 Y# H* A/ S  g% `9 N7 ]
    就筆者的看法,傳統節慶的真正爭議,不在于要“洋氣”還是要“土氣”,而在于重振傳統節慶的文化信仰和民眾對其的情感尊崇。離開了文化信仰和民眾情感支撐的傳統節慶,就好比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在當下,我們應該做的不是什麼“聯姻”,而是防止承載民族文化的傳統節慶被侵蝕。傳統節慶流淌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它就像遺傳基因一樣,從先輩那裏一代代地傳下來,把那些流傳千古的優良品質注入我們的血液和生命。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盲目地讓傳統節日依附于洋節,比傳統節日被商業化裹脅更危險。公仔箱論壇8 g) W# m7 H. K4 v5 U! G0 N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身份標志。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定然會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迷失自我。一個民族久已流傳的文化習俗及遺存,是該民族的根基和發展的原動力,體現著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價值。正因如此,聖誕節和春節“聯姻”的建議,沒有任何正當性與合理性。相反,我們應厘清公眾對傳統節日的模糊認識,挖掘、拓展和傳播傳統節慶的文化內涵,這才是傳統節日存續下來的真正價值之所在。否則,在急劇變化的社會中,我們就會更快地迷失方向。0 f( _- {* X( `  O8 ?  N
    在全球化的今天,軟實力的碰撞是民族利益所在,堅持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習俗,正是堅守本民族的利益。從以色列、日韓對本民族文化的堅守,就不難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載體,保持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堅守傳統節日就是堅守傳統文化。因此,認為聖誕節和春節“聯姻”很傻很天真並不過分。
5 Y4 |+ M# I! w' B* V- I7 @8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傳統節慶實質上是民眾心中情感意願的展示,往往蘊涵著文化觀念的變化和價值立場的考量。這是我們看問題的根本立足點。應該承認,傳統節日的傳承與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在傳統節日習俗與現代生活的契合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亟需探索的問題。如何使傳統節日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是一個富于挑戰性的重要課題,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防止洋節對傳統節日的裹脅和消解。道理很簡單,聖誕節和春節“聯姻”,不是文明的延續而是斷裂。(朱四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