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成長中的中國NGO - 劉銳紹

有朋友看過我的文章,認為很多都是負面的,對國內批評有加,但樂觀的不多。我說,也許這只是一種錯覺,我從來對國內的民間力量不會悲觀失望,對公民社會的長遠發展更抱有積極的態度。
3 h, N+ I, Z; X6 v" k: s+ b+ M9 f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l2 V. a8 A% g$ `+ C
以非政府組織為例,過去官方根本不會承認它們的存在,更不會提供生存的土壤,很多非政府組織還未出世,已經胎死腹中,連呼一口氣的機會也沒有。但是,隨著近年的形勢發展,非政府組織不單可以正名,註冊,還成為官方借助的一股民間力量。
: k; w0 B% j: o+ v( F' ?1 R5 U2 U6 ?2 y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 u8 T+ p+ h& q" x: A  A/ R
據民政部門登記,目前內地的非政府組織已近八十萬個,還未包括沒有註冊的非政府組織在內。如果根據清華大學非政府組織研究所的估計,全國非政府組織更多達三百萬個;至於這個數字是否準確,仍待進一步研究,但非政府組織不斷成長的勢頭,卻是無可否認的了。
0 b4 w2 i( B7 ~. [& t2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p4 `: F. T3 ]+ q$ l5 w/ P% g在香港人眼中,也許感覺不到內地非政府組織的活力,只是經常聽到非政府組織被打壓的新聞,或者維權人士被捕的消息。其實,內地的非政府組織正運用「去政治化」和「去敏感化」的技巧,尋求生存空間。用它們的話說,「存在就是勝利」,「生存就是發展」,「不爭朝夕,只爭萬年」(即不逞一時之勇,但要爭取長期存在)。
9 j/ s. W0 q$ p基於這種策略,它們多選擇一些不會超出官方底線的議題,例如環保和食物安全,這是與普羅大眾息息相關的民生議題,政府不能打壓,而老百姓卻可以提出監督官僚主義的要求。又如歧視肝病病人的問題,這個議題毫無政治敏感,無傷大雅,但卻針對內地一些不正確的觀念。
/ n$ s- }2 A; h4 u. a# W+ G& r
# u2 f( f. S. `/ e& ~$ B0 j5.39.217.76還有,一些非政府組織反對胡亂使用拘禁「精神病患者」的措施,因為有些「精神病患者」根本沒有精神病,只是「被精神病」而已。tvb now,tvbnow,bttvb, l4 C* w. I7 b9 m& m
可見,內地的非政府組織有它們生存的辦法,還有開枝散葉的技巧。它們還未發展到壓力團體的地步,只像蒲公英隨風飄揚,落在適當的地方,播下種子。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激烈的衝突,但又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正符合今天的需要。所以,大家毋須著急,不妨靜心觀察,寄意寒星,期以細水長流,滋潤蒼生。
畸形人類研究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