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香港每年需要多少住宅?
# R$ w% S0 c+ ^! w & |; w$ c+ q: Y
' b7 j9 t- L: ]* m' a& ~+ G' g# o
2011-10-17tvb now,tvbnow,bttvb: h1 \1 \/ `4 N7 g+ G3 I3 d
7 T7 S/ \$ |) o. h$ ^
; b. m! Q0 `4 k9 R3 j; p8 m5.39.217.76
$ Q" X' p1 T3 D9 X公仔箱論壇中原地產董事施永青今天在am730發表文章說,據特首施政報告提供的資料,香港有260萬個住宅單位,但只有235萬個家庭住戶。這表示現存的住宅單位數目已比家庭數目還要多;而且不是多少少,而是多了25萬個,比全港住戶的數目多10.6%。 : W3 @: |0 |! u) n- R# _
% G" ]" Q1 {0 D/ j$ }
如果真是這樣,香港應該沒有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社會何需這麼急去逼政府增加供應?社會更應該去關注的,是如何令現有的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以免空置浪費。
. K+ v' f6 w+ d% @! W" i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8 e7 h7 a" U& m9 f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2010年底的住宅空置率只有4.7%,而不是10.6%;反映有些家庭佔用不只一個住宅單位。但我們並不能立即視這種情況為不合理,因為現今的確有不少年輕人喜歡遷離家庭,過獨立的生活,以享有更多的私隱空間。 ! U/ {3 u: L. t5 L9 ? @. @
0 f6 A* K8 }, L6 \4 e. v w. q. Utvb now,tvbnow,bttvb 香港的公屋就有一大批單身的青年在輪候,而劏房的租客中,亦有很多是單身的青年人,正正在顯示我們不應忽略年輕人的住屋需求。可能是政府把住戶的定義訂得太死板,沒有把單身的青年視作一個家庭單位,才會以為香港只有235萬個住戶,還以為住宅的總存量多過家庭數目達10.6%。若然我們把單身青年的住戶亦算作一個家庭單位,香港的住戶應該不只235萬。所以,差餉物業估價署算出來的空置率(4.7%),可能更貼近事實。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 e0 S& @& H( E& j) ` s& L' s- O) _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3 g! a9 c! k, p2 c* n! g
* t9 l) R' T& L6 T; P
3 s( ]5 }; x I5.39.217.76 一般來說,樓宇是不會零空置的。市場上總會有人要賣出買入,在討價還價期間,物業可能需要空置一段時間,去等待出價好的買家,或由投資者暫時持有,以等待時機。在很多地方,這種正常的空置率亦會有5%。
, T9 r. i, C( H! r+ ?!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K1 T8 Q0 t+ h$ q m" T5 i: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現時香港的住宅空置率,低至只有4.7%,比自然空置率還要低,顯示市場完全有能力接受更多的住宅供應。
- t' \( `- p# Y `, E- P% `" o
* O" {0 _4 G G& U G7 } 政府現時的計劃,是每年要為私人市場提供二萬個單位,為居屋需要提供五千個單位,為公屋需要提供一萬五千個單位,合共四萬個。如果與董建華年代的八萬五千個相比,四萬個可謂連當年的一半也不夠,但八萬五已被證明是一個可以帶來災難性後果的供應水平;明顯過高,不可以拿來作準。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p$ G' O' n8 M2 G( z( B
% \5 l4 f& m2 Q7 d 居屋與公屋的需求,視乎供應有多少,亦沒有參考價值。要看就得看私人市場才有意思。過去五年,私人市場平均每年的吸納量只有12,452個,現在政府打算供應20,000個,增加了60%,增幅確是不少。 $ Z4 `: T5 z& u8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e6 p" m$ P: S/ O0 R
然而,過去五年的平均吸納量少,卻並非因為吸納能力不足,而是因為樓宇的供應量少。過去五年,香港私人住宅市場的年均落成量,只有11,280個單位,比吸納量還要少。此乃之前樓價上升的主要原因。
. O* h- Z' ~" o6 ~: v0 stvb now,tvbnow,bttvb
; z |! z" Z( r+ j+ m, Otvb now,tvbnow,bttvb 因此,每年12,452個,根本不是正常的需求,而是受供應不足制約下的需求。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年提供約20,000個私人住宅,能否滿足需求,仍不能這麼確定。我傾向認為,這個供應量仍略嫌不足,不一定有遏抑樓價的作用,政府仍可大膽地增加供應。
- C& X; I, a+ w4 j; a3 D" H5.39.217.76
& ?2 U# `1 d0 ?' z tvb now,tvbnow,bttvb, z" f6 |( T/ P2 a' W" W. L
" ~/ c$ S$ N# k- o5 H/ E4 c0 r
# M" \6 h6 K7 W0 z8 k/ Btvb now,tvbnow,bttvb 公仔箱論壇3 q9 o& Z0 r& l! }* j/ L, _
來源 / 版權所有:以上所述媒体 / 作者 0 v+ B: D8 U6 p8 J, x5 r% u
(以上内容摘自或摘译自 其它媒体 / 作者 ,不代表發帖者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