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不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国家教授理事发表这番论点,引人好奇。虽然并未掀起重大争议,却也广受受注意。我恰好有趟英国之行,牵动了一层探索情结。
( U( v# q, I1 ^公仔箱論壇
8 D7 k9 L- \# ?5.39.217.76从1785年登陆槟榔屿的渊源,英国与马关系超过300年,各方面影向深远。虽然近代关系多有阻隔,但长期来深植的种种联系,轻易就可触摸得到。我启程那天,座位隔邻就是一位回到八打灵再也探亲的英国大学女教授。公仔箱論壇8 c( p! x3 |3 x
她说在英国工作廿几年,常会回马探望年事已高的母亲。谈到在英国事业,最大重点就是,努力会有应得的收获;才干能够获得肯定。我告诉她此行是陪孩子到大学报到,她显得高兴说,9月份是英国大学新生报到的高峰期,「一路上都是马来西亚人」。2 I5 J8 `9 d4 I% u* s/ n8 u+ d7 h
根据英国驻马最高专员署资料,前往英国各大学深造的马来西亚学子,每年大约6500人。单是这群新生代累积起来的网络,已是何期广阔。马来西亚学子情倾英国,长期以来落户者也为数不少。' Y( t# ~" z* J8 f
我此行在威尔斯的首府卡迪夫(Cardiff),住了10天。出外而如此专注一地,算是少有的情形。却也因此能够更真实接触当地民风国情。当我和家人在市区购买日用品时,听到家乡口音的华语、马来语或英语,打个照呼,果然就是马来西亚人。大多数是孩子报到,父母随行的3人组。' j; y" o1 S! f$ |; A
我们来到闹市广场,遇到宣传教会活动的青年,彼此一开声就认了出来;啊马来西亚。据介绍,卡迪夫市每年聚集了5万大学生,其中来自外国的一万人,马来西亚是明显的一群。, [4 u/ n* u. k9 Q( t% X
那么英国人对我们又如何呢?我倒是没想到,许多人都有动听的故事。从德士司机、银行职员到萍水相逢的行人,都能谈说马来西亚故事。: D) i: }0 _: } c
有位德士司机说,自己只差一天就生为马来西亚人。当年母亲因故大著肚子回英国,第二天就生下了他。我去银行处理新户头,年轻的财务员也问我知道吗,卡迪夫有马来西亚的足球队。
- n; N, C7 X. n9 E; r$ e! o6 T另有一位德士司机听说我们来自马来西亚,更是一路热情介绍风景、说历史。车子到了卡迪夫大学门前时,还急忙下车为我女儿开车门,一副英国绅士的礼仪倒把人给弄傻了。3 p5 k8 T2 o4 a h: n n3 A
无论这是英国人的一份情意结,或只是民族热情,却都叫人感到亲切。& Z2 o" x" `% Z' m! p6 B. {8 j
马来西亚与英国之间的人民交往,有著一份深情。这个长期牵连的关系,无法切割。马来西亚是否曾经是英国殖民地,无谓争论。副首相兼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汀前天也在国会说了,这是已被接受的事实。
. ?8 ~% D. v. v' m( l公仔箱論壇这个大英帝国,实有甚多可供学习的地方,包括人文建设与社区治理等。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今年七月官式访问,与之前的一次首相出访英国,相隔了13年。纳吉大有破冰之旅的姿态,推动马、英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
8 C( q0 p4 m+ {6 _0 }: j+ G我如果不是一趟英国之行,把飘动的感觉捉实了,根本无法想像两国深情谊。回程在伦敦Heathrow机场搭机,身前身后一起排队的人,开声就认出是马来西亚人。你说,情可以有多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