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情」的政治--評陳雲著作《旺角街頭種高粱》 彭礪青
「鄉土情」的政治--評陳雲著作《旺角街頭種高粱》 彭礪青
% }/ U! r! r/ u9 l公仔箱論壇1 i( g& b# e( E8 w
4 w8 k/ {! V* _% |公仔箱論壇
+ x( z+ d' s0 G, X7 k9 L
0 v! G# l, Z1 {/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Z# F- R# z! `
) o# j7 m- ?+ e" Z' e! H# r x自《舊時風光》開始,陳雲開始以古雅文辭書寫充滿懷舊風味的文章,在語言上刻意與五四白話文字保持距離,讀者固然得以窺見其文字根柢,亦可從中看出作者對近代西風東漸之不滿,一如他在「語文保育」系列中力圖匡正香港語言,以對抗香港政府的官腔話語,這種糾正語言之舉即以政治抗爭為目的。另外,以純正的中文抒憶本土風物,更反映出今日堆砌而成的城市景觀,還有歌頌地產霸權的廣告修辭,是怎樣的違反自然。
# z t0 s! P8 q+ n, J# D. j5.39.217.76
\ B$ z4 | u A+ Itvb now,tvbnow,bttvb如果要保護人的自然本性,或許該從風俗著手,陳雲在本書文章《風俗傳承 新春大吉》中,說明「風俗」與道德價值、家庭倫理,甚至文化傳統有關,他把今日香港人的生活方式稱作「俗例」(practice),並認為後者等而下之。這篇文章說明保育風俗與追求政治倫理,保留政治意識有密切的關係。不過,在時間的洪流中,舊有風俗早已消亡殆盡,間或閃現出短暫的光芒,卻如同作者在旺角街頭發現高粱般,只是一種偶然。
9 T5 w L% S$ [' n2 W' @8 {2 {5 T* E6 H
社會學家認為,風俗是一個社會固有的規範和價值,但人們未必察覺到,風俗的殤逝也許更反映出政府或統治階層與社會的衝突。香港是個自由的城市,實則地產霸權早已假借經濟邏輯而扼殺了許多充滿風土特色的民營生意。一旦民俗產業喪失了經營者或無法營生,就像一門手藝失去了繼承人一樣,會漸漸枯死,而人的生活一旦喪失了本土風俗,便像無根水草四處飄零。雖然在街頭遇見高粱的確有點突兀,但陳雲也提醒讀者:旺角街頭原址本來就種「高粱」。我們或許應該讀出個中訊息:不管復古是怎樣「老套」,也要以記述保留原來風物面貌。
, L$ l. z5 ~4 k: B8 i公仔箱論壇9 r& S4 z$ v8 X& ^8 J
為保留成長所耳聞目睹的風物,陳雲將成長時游走於元朗上學、在上水工作及買東西,或在大埔教書時的街頭記憶,寫成老照片般的情景。由於陳雲自幼成長於新界鄉村,這些墟裏店鋪每多售賣傳統風俗食品,即使是舊式麵包鋪的烤麵包也比今日連鎖經營店賣的麵包西餅的味道更簡單純樸。陳雲經常在這些文章裏指出舊式經營者的心思較為單純,也能恪守生產商品的道德,不會為賺盡「利潤」而迎合大眾獵奇心理推出古怪口味。今日香港已成為馬國明所說的「全面都市化的社會」,與鄉土有關的事物就更珍稀、寶貴,此所以陳雲以自己在新界鄉村成長的歲月為傲,並以此對比如今越來越沒有鄉土、只有房地產的香港。
2 Z: V/ {1 N- s% ]" W" }5.39.217.76
6 R& l3 M2 h5 |$ l公仔箱論壇在《旺角街頭種高粱》第三章《購物》裏,陳雲贊揚了一些舊時日用品,如《膠箱》裏的梓木籠和黃竹蘿,《紙皮舊事》則枚舉瓦通紙的廣泛用途,《雞皮紙》寫雞皮紙的用處。作者枚舉的物事未必為香港獨有,亦非珍稀之物,但在中國二十世紀的亂局中,卻能在香港的「寧靜」環境中發揚光大。「鹹魚蒸飯」就是一個例子,作者說在上世紀60年代,很多從內地偷渡來港的鄉里,莫不對香港的自由和鹹魚嘖嘖稱奇。陳雲也在書中贊揚港式飲食傳統,例如大牌攤的「火氣」(即謂「鑊氣」),那不單令人食指大動,亦在往昔歲月中孕育了街坊鄰里的人情,作者認為,正是這份人情維繫著社會的治安。公仔箱論壇4 m9 [# f- j/ I/ T# S' P$ _
5.39.217.76' r3 A6 V. Y* W( I U( l
仔細梳理陳雲的思想,我們不能忽略陳雲在新界鄉村成長的背景,這解釋了為何作者從《舊時風光》開始,就一直將「舊日鄉土」視為香港自古典中國傳承過來的優良傳統。在陳雲眼中,「鄉土」才是香港的傳統特質,這些「鄉土傳統」過去得到了保存,但自八、九十年代開始,香港政府及壟斷商業力量卻正慢慢扼殺這些「鄉土傳統」。
9 _! v) t( b2 g% D, [/ A V2 l. i, X公仔箱論壇
- E* f# V* ]. K- _3 O# G5 |公仔箱論壇然而這卻不等於主張「復古」或「民粹」,而是藉「舊日鄉土」的美好景象,挑戰今日香港的政商形態,亦希望建構出一個理想城市的柏拉圖式藍圖。更值得思考的是,無論陳雲談「舊時風物」抑或談「語文保育」,讀者都無法繞過背後的政治觀,陳雲欲表達的訊息其實一點也不「隱晦」,而且也很「激進」。陳雲對地產霸權、資本主義經濟及極權主義社會提出了強烈的批判,此外還針對政府的管治技術。第四章《家園》中的《游樂》一文,藉討論游樂場的目的,指出這是自羅馬帝國以來政府統治手段之一,這種統治術反而將香港人變成被馴養的「動物」,只懂娛樂、觀賞,失去了政治訴求的能力。這種觀點令人想到政治哲學家阿倫特對於「人」的政治定義,他對「政治行動」的肯定亦迹近後者。
8 F3 Z1 Z+ a# j, a- r* A$ ?tvb now,tvbnow,bttvb* H3 R' Z7 c* k7 m7 N, J0 F
這種「鄉土之思」反映在菜園村事件上,成為恢復「家園」的政治訴求,在《家園》第一篇《夢回菜園村》裏,作者在開首便點出了「家園」所蘊含的「家」(人的居所)和「園」(歸老、觀賞之處)的意義;他認為即使「沒有田園的人」,也會種植盆栽聊解渴望家園之心。文中可充分感受到作者對菜園村自給自足的耕作充滿贊嘆,奉勸政府不要破壞人與人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這種「尊重和諧」的心境,也會阻礙物慾所喚發的「發展邏輯」,卻以複返自然為目的,這是因為香港正處於發展的危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 w4 ~1 s0 k: j& Z9 w
tvb now,tvbnow,bttvb2 O/ ^0 _# r8 N( Z6 L) Q
陳雲或許激進,卻並非危險的煽動者,他所痛陳的現象其實都是香港發展的困境,他的「激進」立場其實在於維護「傳統香港」的急迫之情。在《都爹利街兩神樹》這篇文章裏,他借石牆上生長的樹木比喻香港,告訴讀者,香港曾生長於中英的政治夾縫中,與石牆互為依靠,在艱難的環境中尋找水分,但只要石牆略為寬鬆便可扎根生長。這是一個很貼切的比喻,香港的「自然」特質,恰好像石牆樹一樣,香港應該像石牆樹般持守中庸之道,亦應像後者般覺察到自己的契機,其實也是危境。陳雲以其道教立場,以「自然」和「扎根」切入香港的政治情境,以「風俗之變」思考「管治問題」,可謂發人深省。公仔箱論壇& ` k! b v5 A1 `' P
. T+ C8 ~- J7 N) V. ^4 v/ m4 j/ U( [5.39.217.76# q4 f# S* {: r; a6 `6 D" }9 H. r6 z
彭礪青 圖書館職員,香港" S3 s/ F* O% f/ Q- ] i
2 \6 B/ s* F5 v# x4 d4 O5.39.217.766 N- H$ O6 k5 c- i- M9 b
tvb now,tvbnow,bttvb0 [# F& \# j' M
Another one, 《舊時風光》--- 香港往事回味 is my recommendation.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