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不是請客 而是請願吃飯 柴子文: ]! E% I' E& h8 l
tvb now,tvbnow,bttvb- i# T- v4 z) c' W6 ~
5.39.217.76! q5 ]1 @' z p" Y1 x' ]' B
! a& D4 P5 B/ A3 E" V6 |1 I2 I% B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Y" f: J* N
張鳴以筆記體風格敘述辛亥革命,認為革命的指揮棒在民生,以及背後的民心。
1 Q3 X7 a7 a8 Z( |+ l4 u4 ~tvb now,tvbnow,bttvb
$ x S1 y# m4 p$ J4 _9 V5 X5.39.217.76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革命是請願吃飯。只要能有一條活路,不讓階層固化,讓盡可能多的中間人,舒緩民心,革命是不會發生的。辛亥革命一百年,這個共識,總是有的。) n2 x6 U. l* a! G9 {4 p; f
& L) g9 A1 F7 d, `* l/ v吃飯問題,左右文明進展,事關百姓的飯碗、君主集團或黨政軍集團的飯碗。端不端得住飯碗,能不能管好飯碗,整個社會其實是一起在博弈。張鳴的《辛亥:搖晃的中國》,用學術散文體的磘述,解釋清楚了這個「吃飯革命學」。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b3 O! n4 S# Z- ^* T; ?
, {: `( [8 s$ r4 P. j& }. b革命是如何發生的?這首先不是一個學術問題。拿近的中東革命來說,無論宗教派別如何不同,親美還是反美,在位者審時度勢,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革命的指揮棒始終在民生,以及背後的民心,也就是吃飯的現實問題,決定是否要更換飯碗。
$ n& Q% @. ^0 l. U" d- F. _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x( ? n* j' V: Y$ Z( U
孫中山策動暴力革命,要揭翻滿清異族統治的飯碗,不僅在海外募款,還在境內聯合會黨,但一直沒有成功。當時的革命黨人並不認為需要動員民間回應(他們擔心這樣做會引發社會動盪),革命是先知先覺的精英要做的事。事後看,不知不覺、後知後覺的民眾,就像蓄水池裏的水,他們的吃飯問題,才是決定是否需要革命的那塊短板。
! Y3 p2 Z/ [: ]3 S( F* N
$ w+ b- E! e5 y( V ~" Y1 n- N: G! f革命不一定是必然的。照搬某信仰某主義某理論,對革命和反革命壟斷定義權,甚至將革命與反革命做成身份標籤,按比例黏貼,只能反證,越圓熟無瑕的革命磘述,離真相越遠。所以,無論民生還是民心,在革命成功後,「人民」也變成壟斷話語,脫離了人民本身。' @( `; d$ k9 ~* ]% q: S8 H
/ m# N8 {& K1 D1 h! s' w' E) c公仔箱論壇革命也不一定是偶然的。辛亥革命爆發時,清朝的財政經過新政經營,已經相當不錯。辛亥年,朝廷歲入破紀錄達到兩億四千萬。武昌起義發生時,革命黨打開庫房,居然找到四千萬左右的存銀。清政府不僅財政有盈餘,還提出了立憲時間表,頒布首部刑法典,正式開始接納西方法治。tvb now,tvbnow,bttvb' H! b0 U$ c8 {' \ ]! o3 P
tvb now,tvbnow,bttvb- I" R# s4 c* [" F0 n9 I
這一切,幾乎是頃刻顛覆。關鍵,在張鳴看來,是幾次立憲請願受挫,立憲派同情,甚而倒向革命派。也就是說吃飯問題嚴重的表現,不在於貧富差距事實上有多大,也不在於反對力量有多強大、多有聲望,而是中間階層的緩衝機制被衝垮,導致既得利益階層固化的既成事實,出現改變的集體心理預期降到最低。階層一旦固化,那揦,再有財政盈餘,再有民主時間表,革命還是會發生。7 B7 ]$ k- A, s5 I1 B4 u5 \# o
tvb now,tvbnow,bttvb. e, k5 y# Z4 s' v9 q, c
從革命的結果來看,好的革命,互相退一步,權力與權利平衡,比如英國光榮革命、捷克天鵝絨革命。壞的,一拍兩散,比如法國大革命、伊朗革命。辛亥革命介於兩者之間。日本當時的君主立憲也成了半吊子,民國才是「亞洲第一共和政體」。但它不僅沒能長久,還留下無數隱患。革命失敗的教訓,被歸結為「不徹底」、不夠軍事化,從而開擧了二十世紀中國民粹主義的大災難。tvb now,tvbnow,bttvb6 R, e" v1 d4 N B7 ?; ~' b% _
5.39.217.76 y- Q& F, |0 e, L5 P
語言是洗腦的工具,也是反洗腦的利器。道理到底要回歸常理。這是張鳴筆記體風格的要點。張鳴這本書,不按起因、過程、結果老三套出牌,而是興之所至,理之所至,看看革命中過場的角兒們,瞅瞅殉節問題、革命經濟學,是要盡可能避免標籤化、去革命化。這本書恐怕是當下論述辛亥革命的芸芸書中,磘述風格最沒被洗腦的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