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网络时代,禁书无效

在中国,「六四天安门事件」是个不能说的秘密;艾未未、刘晓波、陈光诚、高耀洁、冉云飞等人,是一群被执政者标签为「不和谐」的艺术家、知识分子和维权人士。tvb now,tvbnow,bttvb$ H5 O8 ]9 g/ o1 M1 O' P. ^

8 Q9 W. V7 S$ F7 Q; z9 {7 R被英国《经济学人》智库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第72名的北京——在艾未未的眼中,却是座暴力城市。在这里,老百姓的基本权利遭到剥削,贫富悬殊问题严重;在这里,到处都有「Big Brother」,传媒受到严密监控;在这里,千万不要相信司法制度,因为它不靠谱。
. T+ ~" W; U2 {: E, y* V对艾未未而言,生活在北京犹如一个噩梦,「是令人疯癫的监狱」。$ c$ N) U4 G4 L$ b% e  i- E
艾未未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给写了下来,并投书给《新闻周刊》,但中国审查人员却把艾未未所写的文章撕走后,才批准杂志在中国的书报摊和书店上架。7 `6 S: z) K4 M" A0 e
中共政府此举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更加是印证了艾未未所言,北京「是令人疯癫的监狱」。而且,泱泱大国的表现让人觉得很傻、很天真。公仔箱論壇3 n$ y" [& F5 l3 b" f  m9 C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上了《新闻周刊》的官网,同样能读到艾未未的文章,所以即便将杂志上的文章给撕走,总不能把人民的电脑都给搬走吧?就算有防火长城来防堵,但也别忘了,中国网民的翻墙技术可是世界一流的。5.39.217.769 s/ b* e; Z8 f6 W
在网络时代,政府采用「传统方式」来阻挡「不良内容」的做法,常被网民见笑。媒体、学者和评论人过去可以把一些书刊视为「独得之秘」,在网络时代,抄袭、误读、误评,很快就被人揭穿。( e. A6 i; c  t; D
不久前,大马内政部把《经济学人》有关709活动的「敏感内容」给抹黑了,马来西亚人干脆上网看到一字不漏的原文。
# v  B( ^8 y% x- U也因为那一抹,让网民之间疯狂传阅有关的原文,也激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也让马来西亚成了国际笑话。
7 ^. k/ p& a5 ?3 otvb now,tvbnow,bttvb因此,中国政府的那一撕,岂不是在帮艾未未和《新闻周刊》免费宣传?我们不也帮了《经济学人》一把?
* |9 [4 ?/ E# B% @公仔箱論壇更糟糕的是,还加深了外界对北京钳制言论自由的负面形象。其他限制新闻自由的国家,也要承担这种恶果。8 Q8 D  f7 W1 y6 w% d+ m
现在是什么时代了?网络时代成长的人,不像过去那样仰赖实体书籍。几乎是你想看的书,都有网络版。《新闻周刊》和《经济学人》这种国际主流刊物,流传己广;你甚至可以用手机读它。" a+ T5 Y+ N: M, O
既然政府禁不了,倒不如大方一点给书刊流通,官方若认为不妥,也可通过官媒反驳。若人民对政府充满信心,怎会被一本外国刊物「误导」?一禁再禁,又禁止不了,只会闹笑话,还负上钳制言论自由的恶名,太不划算了!
1

評分次數

  • aa00


平壤核子能源研究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