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1-8-21 12:07 PM 編輯
V' Y3 X8 l4 r7 g5 S, h
B& K' t4 j) q g6 {& _- @5 i0 q6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環境污染事故很熱,“破壞環境罪”很冷 方舟 南方周末5.39.217.76, L8 c/ I8 `4 f" B* f
+ ? ^ j. l e& ]tvb now,tvbnow,bttvb5 O# s2 Z7 u; i0 {
渤海海上最大油田蓬萊19-3油田於2011年6月4日發生了漏油事故,迄今已超兩個月,但油田作業者康菲石油公司依然沒完成油污清理工作。國家海洋局近日對康菲公司未能在規定期限內清理油污提出批評,並表示“目前為止,康菲採取的仍隻是一些臨時性的措施”。, s; {/ _) r5 j. l# |) ], r
+ R( ?, i+ Y5 Q( Q
此次漏油不僅污染了附近的大面積海面,也殃及了近海的海灘。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之前公布的消息顯示,遼寧綏中東戴河浴場沿岸、河北京唐港淺水灣浴場,均發現了來自蓬萊19-3油田的油污。而中海油人士在7月初卻說,漏油范圍很小,隻涉及200平米左右。, h- e$ {6 s7 F5 D; ]4 V1 z
% o8 d$ H+ i3 s! a% L" U! gtvb now,tvbnow,bttvb那麼,作為污染事故責任人,康菲公司將可能面臨什麼樣的處罰呢?國家海洋局的官員表示,可能將對康菲處以20萬人民幣的罰款。罰款20萬,讓人難以置信,對石油巨頭來講,這買不了幾瓶拉菲,也隻值天價吊燈上的幾塊水晶。不過這罰款20萬確實有法可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七十三條等相關條款明確規定,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海洋環境污染事故,處三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違規進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活動、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由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警告,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也就是說,罰20萬還是最高的!
9 u/ U2 P" N9 K! M5.39.217.76
( |! n5 e4 \8 I5 v有人或許想到了2010年5月份的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事故責任方英國石油公司在第四天就給出了原油泄漏的數字,並立刻主動進行賠付。最終結果是英國石油公司出資200億美元建立了賠償基金,CEO海沃德因此下台。事故還導致這個百年巨頭20年來首次虧損,股價迅速跌去了一半以上。; R- A' I) c7 f( X
J+ P! F1 L: M. z$ `0 F. s( X: G根據我國目前的環境保護機制和法規,英國石油公司的遭遇不太可能在中國出現。雖然海洋局不排除將代表國家對康菲公司進行生態索賠,由此金額可能將超過20萬元,但公眾普遍擔心,最終的結局會不會像2010年的大連漏油事故一樣,不了了之。大連漏油事故溢油量超萬噸,創下了中國海上溢油事故之最,但最終的損害評估和賠償,都成了沒影的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6 M/ M, @! s" B
0 ]7 b5 c' S ? b
1997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添加了環境污染罪,規定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可以追究刑事責任,但這一法律在執行過程中卻幾乎成了棉條棒子。該法施行十年,全國以“破壞環境罪”定案的隻有三起。每年發生2萬件左右的環境違法案件,以“破壞環境罪”定案的卻極其罕見,中國司法在環境領域近乎失效,豈非咄咄怪事!
3 [. P8 x5 l1 e% g! M
: Y$ Y; d; C7 T7 _" w; R! D: J“破壞環境罪”定案為什麼如此困難?首要原因就是地方保護主義在作祟。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企業都是規模大、效益好的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它們大都是與政府利益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企業。環保執法部門自然就人微言輕、形同虛設。
5 T1 j# e2 A+ M' ` X5.39.217.76
0 H9 p0 [" }6 t8 B) d* N$ j3 x; b5.39.217.76要改變環保執法乏力的困局,開放公眾和民間組織的參與是一個重要途徑。因為環境保護是公益事業,其根本動力來源於公眾。在一些環保做得很好的發達國家,來自民間社會的各種公益組織、基金會、慈善機構等都十分發達,是環保運動的主要推動力量。
, Z d) e/ w* w0 l: D' Otvb now,tvbnow,bttvb
2 a9 l% b9 x- c4 y/ w0 W0 G! N8 Etvb now,tvbnow,bttvb但目前我國的很多制度設計,卻是在阻礙公眾的環保參與。比如2006年中國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要求,在環境司法領域,群體訴訟必須分解為個體訴訟。對訴訟主體資格嚴加限制,使得環境公益訴訟幾乎成了不可能任務。據《人民日報》報道,法院的負責人的解釋是:“訴訟主體資格之所以從嚴控制,是避免人人都來告,造成訴訟泛濫。”但實際上,環境違法案件非常專業,具有長期性和隱蔽性,取証和舉証艱難,有關環境証據鑒定成本非常高,個體訴訟顯然難度極大。即使訴訟成功,賠償也極其有限,很難起到對污染事故責任人的懲罰作用。
+ T0 b" E' F' t2 G3 ]/ w' ^% k5.39.217.76
6 ~, d$ d; u& ytvb now,tvbnow,bttvb8月1日,自然之友等12家環保組織發出公開信,呼吁國家海洋局加快中海油溢油事件處理﹔同時表示,如果國家海洋局在短時間內無法提起公益訴訟,環保組織將不排除在近期率先提起公益訴訟。+ O8 Y5 r" n1 z& y5 n6 T' |
7 T5 t( j3 s \5 o4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我們期待這樣的民間環保參與能在司法領域獲得支持,因為環境保護終究是公益事業,環境歸根到底是屬於廣大公眾的,如果環境領域違法不究、執法不力,而健康的民間環保力量的表達又被嚴格限制的話,環保群體事件自然會取而代之,近年來的一些“環境群體事件”已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