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大政府vs大社会

国家应在市场与社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向来争论不休。按英美的政治传统,应是越少干涉市场与社会越好,这是所谓的「守夜人」或「小政府」论。只是,自二次大战后,国家对市场与社会的干预日益广泛与深入,在英国,甚至出现了广泛的国有化现象;前首相铁娘子撒契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上台后,方回头搞再民营化(Re-privatization,即非国有化)。这个再民营化,也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连大马也在1980年代转向民营化。
) N9 v) U2 ~/ [( E& Wtvb now,tvbnow,bttvb
2 N$ I' {% w1 w# a公仔箱論壇撒契尔与美国里根(Ronald Reagan)总统发起减少政府干预的思潮,学界对其功过是非可说众声喧哗,没有统一定论;只是,历经了2008年的金融海啸后,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David Cameron)所领导的英国联合政府,又推出了「大社会」(Big Society)的理念。根据《经济学人》周刊出版的《2011的世界》一书的文章,所谓大社会是种旨在削减政府干预与支出,放权给地方与民间团体的理念与策略,如让教师、家长与慈善团体所主导的自由学校、加强警民沟通、改革医疗与社会福利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3 E8 b' `6 ?. C
有人认为这种放权,有助于强化地方积极性,公民参与,以及社区一体感;也有人认为这将损及政策的统一性、同一性与公平;更有人认为这是大市场(Big Market)的迂回说法与做法。说到底,这又是一个效率对平等、多元选择对同一性的争议。从当时英国有20多万人涌上伦敦街头示威的现象判断,这个旨在削减政府支出的措施,应会损及不少人的权益──包括公务员在内。实则,政府若真要节流,缩小公务员规模确是最直接的方法,只是,这么做会在多大程度上降低公共服务的素质,则不易论断。0 c+ w% Z( L( `
社会学科里有所谓的始料不及的后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的说法,意指政策实施后,可能会带来政策目标外的后果。因此,这个大社会会否带来一些难以预见的,甚至是不可欲的后果,则有待观察。大体上言,随著大社会的推进,不同群体、地区间的差异与差距,应会扩大而非缩小。. c2 V0 U! `# x2 J7 u6 r3 P5 ~) Q
宏观地看,这个大社会思路,也非无中生有。早在80年代,欧洲的福利国中,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选择,也注重「展开尝试的权利」(Rightto Experimentation)的潮流,这个潮流,连北欧诸国也不可免。近几年来,瑞典、丹麦等国中有联合政府上台,便是这个风潮受欢迎所造成的。
. ], X, `& Q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之所以,在二次战后,欧洲各国均流行福利国;而为了推动福利国,政府规模不仅不断扩大,权力也日益集中于中央。其目的,则在于保障福利措施的平等化目的能有效实现。只是进入80年代后,由于各国财政出现吃紧现象,外加上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的影响,各国的中央集权与平等化措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松动。
: v) v8 c3 ]: h2 j  {5 C' r& r此外,随著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对区域与地方民主(自治)的强调,更多的成员国便也随著贯彻扁平(subsidiarity)的行政原则,也就是,决策应放在最适当的层次上,而非一律由上而下,只有当该层级(level of government)不能胜任时,方上交上一级决定与执行。这些80年代以来的变化,可说是大社会思路出台的大背景。
1

評分次數

  • aa00


平壤核子能源研究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