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德國經濟逆勢成長的秘密 工商時報

德國經濟逆勢成長的秘密  工商時報5.39.217.76. j2 x# ^0 J* |5 Z, E+ A
公仔箱論壇0 Z3 V) h# a$ z- U
公仔箱論壇$ h- h; @* M9 F9 h% a: b7 B3 I
二次大戰後德國從廢墟中迅速崛起的經濟奇蹟,不少人都耳熟能詳。近年來德國最讓世人稱道的事例,則除了去年智利
33名受困在地底長達2個月的礦工,最後因德製精密探測器適時發揮功能而全數被救出之外,要屬2008~9年全球金融危機肆虐,其他工業化國家普奏哀歌時,德國經濟卻能逆勢成長,一洗在1990年代上身的「歐洲病夫」封號。

7 N) g$ u$ r4 \: ~$ E2 t公仔箱論壇
& ^$ t; z7 Z, V/ N事實上,德國一直到
2005年失業率都還高居12%,2007年方才降到8.5%;今年以來表現更佳,目前只剩下7%且持續看跌,失業人口也從1992年以來首次降到3百萬以下。至於2010年3.7%的經濟成長率,更比歐盟27國平均1.9%高過甚多。
對照組則是近況不佳的美國,其失業率已從2007年的4.6%,一路攀升到2010年的將近10%;今年以來雖有好轉,但也還有9%之高。看到這些鐵錚錚的優越經濟數據,包括英美各地也紛紛呼籲,或許又該以德國為師。tvb now,tvbnow,bttvb  c6 a$ w3 k# |

# Q: o2 d6 L) U: e, d+ E6 i公仔箱論壇厚實的工業技術基礎,允為德國早年歷經多次命運衝擊,以及晚近全球金融風暴洗禮,卻仍能老神在在的重要條件。而以不到
8千2百萬的人口,土地面積大概等於中國四川一省,德國出口總值全球居冠的紀錄,竟然一直到2009年才被「世界工廠」的中國超越,主要原因即在於「德國製造」的產品,特別是汽車、精密機械、光電器材,甚至藥品與能源設備,幾乎已是高品質、高單價的同義詞。
5.39.217.76" ^- N' G6 E, c8 t
公仔箱論壇7 c5 q- H- u+ x0 ~
而除了像
Daimler-Benz(產品包括賓士車)、BMW、西門子與SAP(全球最大軟體服務公司)這些國際著名的大企業之外,撐起德國經濟半邊天,包括將近全國7成就業(私部門的8成)與半數以上GDP,且最能傳承源自中世紀德國「工匠主義」與「學徒制」精神的代表,其實是為數約350萬家的「中小企業」(Mittelstand)。

  t  H- o0 C8 Z.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舉世都不乏中小企業,但德國的中小企業則兼具在地化與全球化兩大特色。在地化指以家族經營為主的德國中小企業,7成位於鄉鎮,且跟當地社區緊密結合,可算是真正的「在地經濟」楷模。更重要的是,德國的中小企業向來以技術優越著稱、產品不容易被複製與替代,所以深具國際競爭力,既能負擔國內高工資、高稅率,也不需要顛沛流離或外移到低工資國家。
' |9 n2 n  m5 {4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p5 C5 n* y* b/ I/ y& Y" d
此外,高度出口導向,主要從事
B2B(企業端)生意並積極開創利基(niche)市場,更是德國中小企業迎戰全球化的本錢。根據統計,每一家德國中小企業出口時平均有16個目標市場,同時具備成長來源廣泛與風險分散的好處,例如近來工業化國家進出口普遍低迷,但可透過包括中國在內等新興經濟體的快速成長作為彌補。
公仔箱論壇3 x4 n0 c+ \$ x; x$ G

: |9 S; z1 f$ _2 P8 c) l2 d& T8 F說穿了,近年來德國出口得以開出亮麗成績,進而維繫將近三分之二成長動能並帶動就業,形成良性循環,原因除了
2005年德國政府進行涵蓋勞動市場等結構改革奏效之外,相當部分其實也跟新興經濟體大舉工業化,迫切需要進口德國的高端產品(資本財)有關。
而德國「有以待之」的經驗也顯示,保持技術領先、營造互補而非競爭的關係,才是面對以中國為主等新興國家迎頭趕上的上策。$ a. G" k0 d/ B  Z0 a+ k
, q+ L1 L- Q' `
1999年歐元的誕生,也對德國的出口添增助力。包括希臘、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在內等國貨幣,加入歐元區後等同彼此實施固定匯率,無法再像以前可動輒透過貶值手段來彌補競爭力的流失。德國這十年來以單位勞動成本衡量的競爭力指標,大概超越上述國家約兩成,這樣一來等於是讓德國在歐元區內更容易出口,二來讓德國在歐元區外甚至可取代上述國家的產品,最後更因為這些國家屢屢發生政府債信危機而拖累歐元的幣值,也同時有利於德國對全球出口。公仔箱論壇" g: U. M. r9 v5 o! ~5 `6 s

: F7 T) a. O( m由以上分析可知近來德國經濟之所以逆勢成長的幾項原因,尤其是名氣未必響亮但產品卓越的龐大中小企業,不僅是在地化與全球化的完美結合,更成為國際間業界學界津津樂道的,未來少數能夠對抗中國黑壓壓製造業大軍的產業模式。台灣的中小企業也曾盛極一時,直至
1990年代中期尚佔出口總值半數以上,如今卻早已滑落到兩成以下,原因固然多端,但光芒不再卻也是事實。德國經驗也許很難複製,但值得亟思脫離困境的台灣借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