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mr2907 於 2011-8-8 06:46 PM 編輯
d3 I! l+ g' w9 v2 N1 f) \% F" P& [
2 Q) n4 F& N9 y7 V: w4 L5.39.217.76
在央視接受採訪時,王濛(微博 博客)對自己的行為向全國的冰迷表示了歉意 5.39.217.766 j: K, n7 P4 E ~
沸沸揚揚的短道速滑隊打架事件,有了初步結論。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日前宣布,撤銷兩屆冬奧會冠軍得主、短道速滑名將王濛國家隊隊長職務,取消她的國家隊隊員資格。事件的起因是,最近王和部分中國速滑隊隊員因違反隊規及一些“宿怨”,和領隊、教練拳腳相向,引起嘩然;而一個多月前,這支金牌冠軍隊曾在麗江發生群毆事件,王濛也參與其中。盡管短道速滑隊內部矛盾錯綜復雜,事情也有新的波瀾,但耍酒瘋、砸玻璃、打架、違反隊規等不良行為在王身上發生,這位名噪一時的短道速滑冠軍是該反省一下自己的“個性”了。
; u- O/ G6 x5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v$ {6 u* v/ f! W; k" w: E: u
王濛曾說過,最喜歡劉翔躍上領獎臺的樣子,因為那樣“夠霸氣、有個性”。王濛自己也是很有個性的運動員,自信、張揚、直率、不服輸,這些成就了她在賽場上的輝煌。但是,不合時宜的表現自我,或是過了頭的率性,就會使“個性”變得具有攻擊性,有時會把事情弄糟。據媒體報道,不服判決的王濛曾在場上挑釁裁判,“以後你判我王濛時得看著點”;她還曾驕傲地對新教練說,“你是奧運冠軍教練,我也是奧運金牌選手,咱倆都差不多”……
5 h4 n+ o( ]/ _2 I5.39.217.765.39.217.76" _. ^5 j O6 ~. [
在我國80後、90後體育明星中,“個性冠軍”越來越多,他們渴望被認可,喜歡張揚自我,甚至敢于突破舊的體制機制的局限,闖出一條新路。事實表明,如果體育明星能把握好個性的“度”,在法規、道義、規則、秩序的范圍內表現個性,那麼他們就會在事業舞臺上有更出色表現,也贏得更多社會讚譽。網球明星李娜,20歲選擇退役,到大學讀書,一年多後復出;胸口一朵玫瑰文身,顯示著她“叛逆”的性格;比賽中,有時還會對著兼任自己教練的丈夫姜山怒吼。人們記住她“帶刺”的個性時,也記住了她的“另一面”:捧起大滿貫金杯後,她用流利的英語致辭;賽場之外,她熱心慈善,積極捐款,幫助有需要的人;當有關部門想讓她“當官”的消息傳出時,她調侃道,“我只能管好丈夫姜山,退役後做家庭主婦,這是不變的目標”。同樣,姚明、劉翔也是有個性的體育明星,他們的言談舉止表現出良好的素養、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懷,這些已成為他們“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鑄就了健康陽光的明星形象。tvb now,tvbnow,bttvb# i5 f4 P8 j9 z. W7 ~; B
* x. O$ P! P9 Q( J 不僅是體育明星,其實對許多80後、90後年輕人來說,“個性”問題同樣值得審視和思考。以前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不太提“個性”,這個詞或許還有些貶義。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求獨立自主、個性鮮明,這應該得到理解和鼓勵,同時也有必要探討一下“個性是什麼”。全國青聯副主席、奧運會速滑冠軍楊揚曾把“個性是什麼”這個問題發到微博上。有人說是“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這一說法引起了她的關注——“我們在希望突出個性的時候,不妨參照這句話去感受一下,我們是否可以去獨立思考?有沒有這樣的思考能力?是否能讓自己自由地思想?”如果缺乏思考力,缺少知識和素養的底蘊,那麼個性就容易越界或走偏。
% z- N/ d6 k L& h2 |# J; x& ^5 ^
- x$ U$ h7 {( v9 e c; h5 |5 @9 g 面對標榜個性的年輕一代,教育工作者也需擔負起引導之責。教師需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個性,也要幫助學生提升素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個性冠軍”的眾生相就是個很好的教育案例。教師要告訴青年學生,不能把“個性”作為自己出格行為的借口,不能因為“個性”而不顧別人感受、不顧他人或團隊利益。當彰顯個性與適應社會、團隊精神“和諧共處”時,個人發展才有更大空間。(徐敏) |